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解决高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困境的对策

时间:2024-04-25 00:4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解决高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困境的对策
 
(1)保证教育实习基地与教育实习基地的互利共赢关系。
 
应从制度上保证与教育实习基地建立互利共赢的关系。参照现有的成功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定期沟通。师范学校每学年定期与实习基地负责人召开研讨会和联谊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二是人员互派。师范学校每年安排学科教学法教师到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半全日制课程,了解和掌握教学一线的最新需求;教育实习基地可以安排一线教师到师范学校参加各种学科培训班,掌握教育教学的最新改革理念和方法;三是师资互聘。师范学校可以利用自己的学术资源安排专家送教上门,同时可以聘请教育实习基地的名师担任师范生的“第二导师”;第四,资源共享。师范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体育馆可免费向教育实习基地师生开放。
 
(2)加强对教育实习基地的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1.设立专项资金,确保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强有力的资金保障是建设实习基地的首要前提。高等师范学校除向师范生拨付一定合理的实习资金外,还应设立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纳入年度常规教学费用预算和专项资金,逐年分配给教育实习基地。在实践中,一些高师学校已经采取了这种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果有的高师学校“每年独立拿出20万元作为实习基地建设奖励基金。该基金分为两部分。一是新开设的实习基地,每所学校1万元;另一个是老实习基地。根据实习人数,每所学校四五千元不等。”[3]。同时,“每年拿出4万元,责令教务处组织实习基地学校领导集中外地调研,深入探讨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4]。此举有效搭建了教育实习基地之间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师范学校与基地围绕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及时沟通,有效提高了教育实习质量,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师范学校本身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2.提高师范院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待遇。
 
实习教师队伍薄弱是不争的事实。这种情况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实习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与教育实习基地的关系。从实践效果来看,高师学校需要在报酬收入、职称评定、评价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提高教师的待遇,进而在精神和物质方面获得收获,从而有效激励高素质的教师领导指导教育实习。同时,要制定相应的领导指导教师工作考核标准,采取一定措施对其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的评价和评价。如果能明确规定领导指导教师每周或两周到实习基地指导实习生一次,应奖励优秀领导教师,果断淘汰不称职教师,并给予一定的处罚措施,不断提高领导教师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3)教育行政部门借鉴国外经验,全程参与教育实习基地建设。
 
1.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有关法律、法规。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有关法律、法规,为高校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明确规定辖区内基础教育机构接收师范实习生的义务和责任,制定有关激励措施,优先考虑接收师范实习生的中小学幼儿园(导师)。
 
2.有条件的地区应设立基地建设专项资金。
 
政府或教育部门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实习基地不仅是高校投资建设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当地基础教育机构未来教师的素质。因此,投资资金是非常必要的。资金主要用于完善教育实习基地的基础设施和对基地教师的补贴,并实行专项资金。
 
3.采取措施加强对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质量评价和监督。
 
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环节。目前,教育行政部门注重对高校理论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对实践教学缺乏有力的指导和监督。毫无疑问,实践教学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具有与理论教学相同的地位。因此,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当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实习基地的建设不能与政府在物质、组织、智商、人力、鼓励和政策方面的制度保障分开,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5]。近年来,我国一些高等教师学校建立了新的教育实习管理机制,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等教师学校、实习学校参与的“三位一体”教育实习领导联合体,共同负责教育实习的计划、组织、监督、评价和评价,值得大力推广[6]。
 
(4)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1.搭建教育实习管理平台。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促进师范生教育实习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育实习资源的整合和建设,构建实习模式和实习管理的新教育实习平台是师范生教育实习现代化的突出特点”[7]。师范生教育实习管理平台应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学校基本信息,如今年师范实习信息和实习基地基本信息(如需求信息和可提供的教师信息);(2)实习和实习过程中不同任务的性质和要求。实习应包括听力评价、交流、实习报告等模块,包括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校长工作等模块;(3)实习和实习成绩评价和管理功能。
 
2.在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创新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目前,教育实习有两种方式:集中和分散。从实际效果来看,集中实习显然比个别分散实习效果更好。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分散实习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通过教育实习管理平台,在资源和管理上提供突破时空的服务相对容易。由于教育实习的质量监控可以在网上进行,可以选择更多的优质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建设,不一定受“就近原则”的限制。高师学校可以将教育实习场所从城市扩展到农村,丰富师范生的实习方式,如农村中小学的“岗位实习”。此外,“通过平台,还可以普遍建立‘虚拟实习基地’。通过制定的签约标准,与全国一线中小学教师和部分学校签订合作教师协议,让他们时刻评价师范生备课、讲课等活动。”[8]。这样,师范生就可以自由安排备课、录像,方便参与讨论和评价。总之,教育实习管理平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以往实习需要聚集人员见面的方式。通过时空的拓展和延伸,网络实习与现场实习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形成了新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