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足

时间:2024-04-25 00:4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大学不同于传统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始于冷战时期的美国大学。他们将大学科研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结合,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开辟了现代大学发展的新模式――麻省理工学院“128路”等创业型大学的方式,、斯坦福大学的“硅谷方式”。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发〔2015〕36号)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质量和效率提升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本文件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新常态。
 
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足
 
1.被动启动,基础薄弱。1999年,国务院分享了《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师生创业教育,引导他们自主创办高新技术企业,这意味着中国正式提出从政策层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2002年,教育部将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大学作为试点大学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意味着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正式启动。与研究型大学对创业教育的积极反应相比,大理大学自2015年起,在教育行政部门文件的监督下,制定了《大理大学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计划》。在此之前,大理大学很少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到“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即使被提及,也被纳入就业指导的工作范围。在具体工作中,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安排,开展大学生创业竞赛,根据就业工作安排开展大学生创业讲座、大学生创业课程等,但从未从学校层面对创业教育进行全面规划。学校实施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区域服务需求和学生特点进行科学设计,在人才培养模式、机构设置、资金支持、管理机制等方面缺乏政策措施。
 
2.观念滞后,行动方向不同。创新创业教育被称为“第三本教育护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概念,重点关注两个方面:一是从事工作、公司、商业规划、活动和过程教育;二是奉献、自我激励、探索、冒险等心理素质教育[1]。“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意识和技能,为促进全社会创业活动的繁荣奠定基础”[2]。因为大理大学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只是在就业指导工作中“顺便”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大理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行动策略远远落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行动计划中存在很大的误差。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功能和阶段,创新创业教育可分为“创业意识”、“创业通识”和“创业职业”三种类型[3]。目前,大理大学的创业教育几乎不能被纳入“创业意识”的培养阶段,离“创业通识”和“创业职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来看,他们只停留在参加大学生创业竞赛、开设“网店”或“网店”的初级层面,几乎不涉及基于研究成果的创新创业活动。
 
3.主观条件薄弱,科研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度低。从大学的类型和层次来看,大多数被称为初创大学的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如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这些大学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可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科研支持。地方高校一般是教学或教学研究型大学,科研实力和科技服务能力薄弱,很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持。大理大学目前的办学定位是教学研究型大学,主要从事区域发展、产业和区域文化传承创新的科研。学校的科研优势主要集中在以省内资源为核心的药学、医学和民族文化研究上。虽然有这些科研优势,但仍主要关注提高学校学科发展和教育科研水平,尚未扩大到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需要。目前最有效的措施是根据2012年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的通知,为全体学生设立“创业基础”必修课。因此,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得到科研的有力支持。缺乏科研动机是制约学校开展高水平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
 
4.环境整合差,缺乏支持体系。创业教育离不开社会体系的支持。大学通过积极服务融入当地社会,建立社会支持体系。由于地方高校社会服务水平普遍较弱,社会整合程度普遍较低。以大理大学为例。在目前的十大学科中,只有医学通过附属医院积极与当地社会建立常规工作机制,而其他学科只有旅游、民族文化研究、当地社会等部分专业建立了非常规工作机制。其余大部分学科只需通过学生的社会实践、实习、实习等教学工作,与当地社会建立非服务型工作机制。由于缺乏社会支持体系,大理大学的创业教育主要局限于“创业意识”的培养和初级创业实践阶段。创业教育所需的创业平台、创业资金、创业政策、创业环境等社会支持体系也十分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