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互联网+微课”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可行性

时间:2024-03-25 22:2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引言
 
2015年3月5日,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具体提出了“互联网+”计划和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在现代互联网的背景下,教育的创新发展开始实施“互联网+”模式,“微课程”作为信息时代的产物,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领域改革发展的焦点。1995年,我国正式开展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国内高校开始尝试建立人文素质课程,努力构建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当“互联网+”遇到“微课”时,如何将两者应用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高校人文素质教学改革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旨在分析“互联网+微课”模式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探讨“微课”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优缺点,提出如何推广“互联网+微课”模式,努力提高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水平,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
 
“互联网+微课”模式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2.1符合教学改革的趋势,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微课程”是一种新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由于“微课程”短、简洁、主题集中、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教育领域迅速崛起。因此,教育产业开始实施“互联网+”战略。大学生人文素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互联网+微课程”模式,既符合当代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教育产业的教学改革趋势,又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
 
2.2“90后”和“95后”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互联网+”的教育模式。随着“90后”和“95后”学生陆续进入大学校园,作为互联网背景下成长的一代,他们更容易接受“互联网+”的教育模式。据统计,在庞大的网民中,学生网民占很大比例。WiFi和数据流量包甚至已经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必需品。即使在高校的公共场所,如食堂和图书馆,WiFi无线网络也被完全覆盖,大量的网络词汇和网络笑话也出现在日常交流甚至课程中。如今,大学生通过手机等不同的终端设备,iPad、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从互联网上接收大量信息,包括学习、娱乐、社交、分享等。找百度,找谷歌,找必应等搜索引擎工具;如果你想学习和阅读,你可以通过电子图书馆和各种阅读器应用程序;互联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和娱乐软件。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中心已经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移到互联网和大数据。随着互联网占据了大多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90后”和“95后”的学生更容易接受“互联网+”的教育模式。
 
2.3教学改革中的“微课热”
 
微课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教育行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微课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小视频,主题丰富,材料详细,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教学资源逐渐受到大学教师的欢迎和关注。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微课作为教师的辅助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而且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形成。
 
根据课堂教学方法,微课可分为教学、问答、启发、讨论、演示、实践、实验、表演、独立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1类。[1]从微课的特点和分类来看,笔者认为微课可以用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设置,如下表所示。
 
人文素质课程微课分类
 
序号人文素质课程类别微课1文学问答类、自主学习类、合作学习类2历史类教学类、启发类3哲学讨论类、探究学习类4艺术类示范类、实践类、表演类5道德类示范类、讨论类、启发类6自然科学类教学类、实验类
 
微课的特点和类别使人文素质课程的类别设置发生了新的变化。微课的特点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更重要的是建立人文素质课程――微课视频数据库可作为高校教学资源保存、更新、丰富;同时,也有利于保存和移动学习,易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分享。通过互联网共享,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素质教育学习环境,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水平。
 
“互联网+微课”模式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应用,不仅符合教学改革的趋势,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趋势。在互联网背景下成长起来的“90后”和“95后”更热衷于在学习中利用互联网资源。重要的是,采用新颖的微课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了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方法的耳目一新的感觉,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