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现阶段中小学舞蹈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时间:2025-01-14 23:4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逐步全面实施,校园文化也得到了多方面、深入的发展。校园舞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艺术技能的重要途径。随着教育部门对学校舞蹈创作的重视和人力物力的大力投入,中小学舞蹈已经从完全复制或模仿的模式开始自主创作。大量原创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不少优秀作品在省、市乃至全国比赛中获奖。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些优秀原创作品的出现过程中,中小学舞蹈的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促进了中小学舞蹈创作的发展。
 
然而,在任何新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总会有一些偏差和不足。如今,中小学舞蹈创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形成了个别误区,值得每一位一线舞蹈教师思考和探索。如何在实践中纠正和确立中小学舞蹈创作的定位和原则,使中小学舞蹈创作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谈一些意见,以引起进一步的讨论。
 
现阶段中小学舞蹈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作品过于成人化
 
在中小学舞蹈创作中,一些作品非常成人,从构思、结构、技巧和舞蹈语言,甚至舞蹈服装设计。例如,作者曾经看过一部作品,显然是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但表演是军队的成人主题。作者认为,这些作品并没有遵循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真实”的原则。闻一多先生说:“舞蹈是生活情感吸引力中最直接、最本质、最强烈、最尖锐、最简单、最充分的表现。”舞蹈作为一种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身体表演艺术,不仅要接近生活,而且要高于生活。作为一所中小学,舞蹈是否应该以现代青少年的生活和学习为基础,是否应该遵循和反映现代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我们都知道童年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多彩的,幼稚的身影,无拘无束的想象力,纯洁善良的心,不值得我们去捕捉,去表达吗?
 
2、重技轻艺
 
为了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舞蹈作品必须将“技能”与“艺术”生动和谐地结合起来,但“艺术”是“技能”的基础,“技能”必须服务于“艺术”。在中小学舞蹈创作中,一些作品往往以错误的技能作为舞蹈表演的目的,盲目追求学生技能的表演,成为杂技技能表演。在舞蹈作品中表演困难的技能动作是可以批评的,但它只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塑造人物个性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手段。如果在舞蹈表演或创作中,只有手段,学生的高超技能不是展示舞蹈作品反映生活,塑造人物的本质作为存在的前提,或不是从舞蹈内容选择适应的动作技能,而是展示学生的技能和技能高度,将使舞蹈作品本身由于缺乏艺术完整性,或由于内容和形式,失去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导致作品失败。
 
3、虚情假意,内容空洞
 
班固的《白虎通·礼乐》说:“为什么音乐是必须的歌手?”?歌手的口头、中心的快乐、口头的歌曲、手的舞蹈、脚的舞蹈”。可以看出,舞蹈是一门表达人们情感的艺术,比抒情更好,是基于人们不快乐的内在情感冲动。但现在中小学舞蹈创作的一些作品内容空洞,形式大于内容,不接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表演找不到感觉,不能正确表达作品的内涵,只能盲目模仿、复制,没有艺术魅力,也不能与观众产生共鸣,达到赏心悦目、寓教于乐的效果。
 
构成舞蹈作品内容美的因素是“真”和“善”,好的舞蹈作品需要“真”和“善”的完美统一。其中,真实性是唯物主义美学对舞蹈创作的基本要求,但这并不要求我们记录和复制生活的自然主义,而是要正确、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通过舞蹈手段集中、典型地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界人物的本质特征及其体育发展的必然性。没有真实性、没有反映事物本质和发展规律的作品并不美丽,也没有生命。
 
4、形式单一,人海战术
 
在目前的中小学各种舞蹈比赛和表演中,我们看到的表演形式大多是群舞,人数众多,都是大道具和背景。很少有直接展现个性的独舞和阴阳对立的双人舞,也缺少戏剧色彩强烈的三人舞,更不用说诗歌、音乐和舞蹈的“三位一体”舞剧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现象不仅使舞蹈艺术失去了丰富多彩的光泽,而且使观众感到单调、无聊和无聊。虽然群舞是一种流行的舞蹈形式,更适合校园表演,但舞蹈艺术毕竟是一种多样化、全面的舞台艺术。作为一线舞蹈艺术教育家和创作者,我们有义务和责任让学生在学习舞蹈表演的过程中接触各种舞蹈艺术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形式、技术、多样化、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他们的现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