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音乐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时间:2025-01-14 23:4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黑格尔说:音乐的一个重要性质是让人们获得情感体验和释放。事实上,音乐是人类情感的自然表达,是充满情感的艺术森林,学习音乐可以让人们接近真、善、美。小学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关键,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必修课。作者认为,音乐能力的培养只是小学音乐教育的直接目标和初级阶段,通过音乐教育是根本和关键。因此,结合自身的音乐知识和教学实践,分析了小学音乐教育的教育价值,为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1、音乐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素质的培养
 
对小学生来说,音乐不仅是一门艺术,一种娱乐,更是一种情感培养、品质锻造的手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迅速,但不成熟;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思维和逻辑并不完善。因此,小学阶段是人们性格培养和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稍有差异就会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小学音乐只是一种美丽的情感体验和呼唤,可以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的情感,对性格的描述,就是所谓的“感人的人,不要先爱”。在小学音乐中,美的节奏、美的歌词、美的和声、美的情感为学生创造了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设计中要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机把握情感因素,通过生动的方式将学生引入音乐殿堂,通过音乐的美体验净化升华情感。比如教唱《小雨沙沙》时,老师要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构建一幅充满活力、五彩缤纷的春天画面,唤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感受种子的成长离不开大地母亲的怀抱和雨露姐妹的滋润。
 
2、音乐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中,德、智、体、美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四个方面。长期以来,德、智、体教育目标的实现模式基本完善,而美育则相对特殊,因为美育更注重情感教育。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不仅是音乐知识的传播过程,更是审美教育的审美教育活动。音乐本身就是美的载体。教师通过美的语言、美的姿态、美的情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联想。潜移默化地,音乐从外到内渗透到学生的内心,然后学生从内到外照顾外界和生活。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感受-认知-理解-思考-创造,这是一个审美教育的过程,无论是春燕子还是夏红蜻蜓;无论是找家的小青蛙,还是采蘑菇的小女孩,学生都能体验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情感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