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时间:2025-03-30 13:57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提高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通俗、易懂、有趣、生动是最基本的要求。有些老师讲课很有趣,学生可以专心听;有些老师讲课枯燥乏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生动地说:“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可能会有20倍的差异”,充分说明了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
1.语言要准确、生动、生动
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简洁、突出,能准确表达课文的内容和思想感情。长篇重复只会让学生厌烦,对听课失去兴趣。同时,语言要充满变化和生动,让学生听起来津津有味。当然,一节课45分钟,小学生难免会分心。这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反应,及时穿插一些幽默的语言。
2.语言要自然、生动
研究发现,由于身心发展的原因,小学生更容易对一些具体而生动的语言感兴趣。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多样化,避免语言枯燥乏味,语言表达要适当配合一些肢体语言,这样才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当然,肢体语言不能太夸张,要自然、恰当、不矫揉造作、不突兀。
3.语言要有激励性
每个孩子都希望在课堂上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老师的表扬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老师的批评会让他们失去信心。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肯定和支持,批评教育要注意方式方法。当学生回答错误的问题时,如果盲目批评,只会让他们学会紧张,停止思考,甚至厌课。因此,教师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改变方式。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亮点,表扬要真实、中肯,充满对学生的肯定,不能言过其实,否则会适得其反。
语文课的学习对孩子的未来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树立平等意识,加强师生互动,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同时,要不断提高语言修养,灵活运用语言技能,活跃课堂氛围,善于运用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只有相机结合,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提高,学生才能真正爱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