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4-01-21 22:1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学生“一技之长”的重要功能,但更需要承担一个神圣的天职,那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在任何时候,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比培养一批熟练的专业人才更重要。因此,在职业院校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人性境界,塑造理想人格,实现个人社会价值教育,实现“德艺双馨”具有重要意义。
 
1、人文素养教育的基本定位
 
人文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素养是人平日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品质,是通过学习、训练、实践获得的。所谓人文素质,是指生活的基本素质和态度,包括根据社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甚至个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文所描述的人文素养教育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倡导的以“人”为中心、讴歌“人”价值和力量的人文主义教育,也不同于以人文学科为基本内容的人文学科教育,而是关于人类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是促进教育者身心全面协调发展,使其成为真正的人,实现人的综合价值的“成人”教育。教育内容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职业素质,其核心是人文精神的培养。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是通过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职业观,有良好的理想,有健康的追求,学会基本的人生规划,内化为学生的外在行动。注重思想道德的培养,注重学生的精神世界,立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身心技能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二、开展人文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1.提高全民职业素质的战略需要
 
提高国家职业素质是实现国家繁荣的战略任务,是实现国家辉煌生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战略项目。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2005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发布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职工素质的重大意义和必要性,明确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2016年2月,中国教育协会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草案)》,明确指出以培养“全面发展”为核心,提出人文遗产、科学精神、学习、健康生活、责任、实践创新六种素质,其中人文遗产是学生最基本的素质。
 
2.职业教育的基本目标
 
职业教育不能陷入“半人”教育的误解。长期以来,职业院校探索“校企一体化、工学结合、岗位实习”的办学模式,在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职业院校学生整体素质差的缺点普遍存在,从未得到根本改善。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大量的高技能人才,还要塑造学生的智慧灵魂,培养具有深厚人文素质和崇高道德情怀的健全人才。在任何时候,对于职业教育来说,培养精神都比培养专家更重要。因为职业教育的首要意义是探索和弘扬人性中神圣而潜在的基质,而不是大规模生产模式化的专业人才,这是职业院校与工厂不同的关键。
 
3.社会和企业的迫切需求
 
职业院校以培养生产、经营、服务一线的应用技术人才为己任,多年来为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毕业生综合素质低的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显示,职业院校毕业生普遍存在敬业精神不足、纪律观念淡漠、意志素质低、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社会和企业强烈呼吁意识高、技术好、诚信有道德的高素质人才。
 
4.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性
 
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认为:“人文科学教育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告诉人们人类文明是如何产生的;人类社会是如何组织和发展的;人们应该对自然、社会、他人和他人有什么态度;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鄙?什么应该捍卫,什么应该抛弃?总之,人文教育可以让人们了解世界、自己和社会责任。”人文素质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发学生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和思考,促进他们内心的觉醒。它可以帮助学生区分荣誉和耻辱,顾全大局,爱国爱家,关心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实现培养身心健康的“完整人”的基本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