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定的学习目标
时间:2025-09-25 00:4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降低目标,做实做细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设定的学习目标不宜过高、过于笼统。目标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定。大目标、小目标、细化、具体化,设计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目标;目标不宜过高、过于笼统,要有针对性。
例如,在教授“大树和小草”课时,在第三(1)班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了观察方法和观察顺序,并在没有分层指导的情况下向孩子们发送了整个狗尾草。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并不那么理想。学生们不知道该观察什么,也不知道观察顺序,所以他们觉得有点无法开始。简单地说,教师设定的目标太高,太一般,整个观察过程都放在学生自己身上,体验观察过程,总结草的特点,缺乏教师的具体指导。通过课后的反思,在第三(2)班,我试图降低目标,活动是实用和详细的。通过学生的分层观察,你可以给他们整个狗尾草,首先观察整个狗尾草,然后让学生分部分观察:根、茎、叶。在观察过程中,让学生知道该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何观察。同时,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习惯,为提高科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材料,及时呈现
应该说,小学科学课程仍然属于科学启蒙教育的范畴,是在积累丰富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教学活动。因此,我们应该给孩子们一个真实多样的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验过程,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但真正的探索过程取决于材料,只有有了材料,孩子们才能做到。
所以,我和孩子们开始收集材料,比如:三年级使用不同的木材、金属、纸、布陶瓷;四年级的岩石、食品包装袋、不同的花和标本,等等。收集更多的材料,孩子们的活动是充实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课堂研究,只有根据实际活动来优化材料。材料的优化是根据课堂上孩子们想要研究的问题实时呈现给他们的。
五年级的“蚯蚓选择”研究蚯蚓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孩子们猜测后,他们选择了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设计了方案。实验时需要材料:纸箱、土壤、蚯蚓等。对于所需的土壤,老师应该如何准备,是否随便准备一些湿土和干土。不,课前,老师应该根据蚯蚓的生活环境准备合适的土壤,而不是随便挖一些土壤。这就是为什么材料有时候要选择最合适的材料,这样学生在实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有效。
例如,在教授“电磁”课时,将正常电路中的导线拉直,放在小磁针上,学生观察小磁针的现象,然后进行描述。学生描述后,老师问:如何使效果更明显?学生可能会想到:添加电池、更换导线、取下小灯泡等。学生想到很多方法后,老师应该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设计、报告和验证。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后,应有材料进行验证。因此,教师应在课前为学生准备足够的材料,让学生有足够的材料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体验真实的探索活动。
材料的呈现不仅合适、充分,而且必须分层,使学生更真实地学习。如果材料一起呈现给他们,那么探索过程就是一个无效和不真实的过程。例如,四年级的“简单电路”,从圣诞树进口,孩子们观察各种材料,让小灯泡亮,想让孩子先了解小灯泡,所以老师不能给孩子电线、小开关、小灯泡,而是先给孩子小灯泡。
因此,没有材料,就没有观察和实验。这样的活动是不真实的探索。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为孩子们准备合理有效的材料,并在适当的时间呈现给他们,以确保他们探索的真实性。
三、注意过程,及时指导
让学生体验探索过程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在让学生体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放手,不是安排,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指导。
“液体的热膨胀和冷收缩”是学生在研究了冷水加热的变化后进一步研究水的变化的过程。在教科书的开始部分,使用上一节课使用的实验装置,学生观察,发现现象不明显,从而改进了实验装置。当我上这节课时,我从现实生活中介绍了沸水。加热前观察,加热后水溢出时观察,两次观察比较,提出自己的问题:为什么水溢出?提出问题后,学生们讨论了实验方法。当学生报告实验方法时,老师给予了及时的指导:哪些方法合适,哪些方法不合适,为什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和讨论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问题的提出、预测、讨论和交流,学生也意识到科学仪器的发展历史,从不合适到合适,亲身体验了真正的科学探索过程。
简而言之,要给孩子们一个真正的探索过程,只有这些方面很难耗尽,教师应根据实际课程类型灵活运用真正的探索活动,为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