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5-08-05 20:58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完善
管理会计一直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在中国和西方,管理会计研究一直专注于方法研究,而不是理论结构研究。例如,对管理会计目标、假设、原则、方法等基本类别及其内部联系的深入系统研究很少,使管理会计尚未形成严格的理论体系。理论的缺乏导致管理会计实践长期缺乏理论指导,严重制约了管理会计的作用。
2.管理会计理论与实际脱节
管理会计的理论是建立在确定经济环境的基础上的。它确定的许多定量模型和假设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并不成立,在实践中几乎不可能使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此外,管理会计的一些技术和方法属于纯理论的讨论,缺乏实际的应用价值。例如,当使用简单的回归方法来分离间接成本中的固定成本和变化成本时,企业产品的品种应保持在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不变。然而,这种符合统计标准的要求在企业经营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由于传统的管理会计理论是基于特定的经济环境,许多定量模型和假设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经济生活中无法建立,人们很难使用这些理论和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利润分析和资本保护分析建立和使用的模型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固定成本和单位变更成本保持不变,销售量和单价呈线性相关。然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不确定性很大,实际经济活动往往复杂多变,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越来越滞后,难以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实施和推广。
3.管理会计缺乏相应的会计准则作为指导
管理会计没有财务会计那样成熟的基本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仍然停留在简单方法的介绍上,忽视了理论体系的研究,缺乏对实用性、功能性和可操作性的追求。管理会计不是强制性的,其应用程度和应用程度完全取决于各企业的内在意愿和要求,使得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在我国形成了固有的不足。大多数研究人员关注财务会计领域,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新会计领域的研究,很少从管理会计学科扩大新会计领域的应用,这无疑大大降低了管理会计在实践中的应用效果。
4.工商企业管理者缺乏强烈的管理意识
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管理会计行为是企业的管理行为,而不是企业的会计行为。它不仅是对管理者价值观的挑战,也是对管理者管理意识的考验。目前,由于传统做法和习惯力的影响,我国企业决策者和会计人员的管理意识普遍较弱。
(1)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意识不强。一些会计师和商业决策者认为会计是会计和报告。至于管理和商业决策是企业领导的问题,管理会计属于副业,精力和条件分散,否则干脆放弃。
(2)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现代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决策者不仅要了解经营,还要了解管理,包括会计和财务管理。目前,大多数企业经营决策者离这一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我们的管理者在制定经营目标、决策分析或成本控制时,往往只关注企业内部环境和现有产品的成本减少和支出。他们关心的是眼前的利益,追求的是短期利润的最大化,而忽视了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忽视了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内部环境和非货币计量因素的影响,忽视了追求更高综合性的长期股东价值的最大化。管理会计提供的方案和数据无法发挥实际效果,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深度应用。
(3)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较低。管理会计的应用最终应由会计人员实施,具体应用于企业的日常经营。因此,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会计价值观和专业水平,在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是,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仍相对较低,突出会计人员知识水平较低,结构不合理,特别是在接受专业教育方面。由于会计人员的质量无法跟上,他们没有精力实践管理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