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在艺术课程中坚持视觉导入的原因分析

时间:2025-07-20 21:2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在艺术课程中坚持视觉导入的原因分析
 
以上提到,无论是以教学为主的课程导入还是以学生兴趣为主的课程导入,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长期的争论和纠结不利于解决艺术教学问题。我们认为艺术课程的基础是体验、感受和表达视觉艺术。因此,建立视觉标准的教学原则是连接以教学为中心、以兴趣为中心的课程导入的桥梁。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定义视觉标准的含义。
 
从艺术史的发展来看,视觉标准。回顾艺术的发展过程,它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艺术作品从来都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精神食粮,而是总是具有功能和目的的作用。比如史前岩画总是有巫术背景,青铜艺术总是有祭祀“礼物”的内涵,墓葬壁画总是有灵魂“超越极限”的时空转换。[1]吴宏先生把这一切定义为“物质”[2]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作为一种图像表现艺术,虽然整体发展离不开功能的影响、时代的局限性和教条的束缚,但视觉仍然是当前表现媒体在科技影响下不断变化的基本属性。
 
从艺术课程的构建来看,视觉标准。课程的早期介绍、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课程后期学生作品的反馈都与视觉密切相关。另一方面,如果你想要一门艺术课程来完全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感受、想象力,并最终转化为图像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介绍过程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想象力空间。这个过程的质量取决于教师控制和解释图像的能力。这也是我们需要继续讨论的话题。
 
艺术课程的引入注重视觉标准。其实质是明确艺术作为中小学基础课的学科标准――以图像为核心构建图像从出生到输出的思维过程,利用经验和感受不断激发想象力,最终形成思维中的图像形态,并转化为现实载体。围绕本学科的核心标准,运用内容、色彩、形式、空间和语言符号来解释课程中的图像,最终达到基于图像的课程导入效果,连接教学和兴趣两种导入方法,使艺术教育教学课程导入基于学科,激发想象力,表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