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时间:2025-07-22 23:0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2013年以来,财政部将管理会计作为未来会计改革发展的重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体系建设,我国管理会计迎来了发展机遇期。然而,目前许多高校对管理会计重视不够,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许多实际问题。管理会计的教育教学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企业管理的实际需要。为了适应我国管理会计发展的新发展浪潮,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高校管理会计的教学应进行相应的改革。
 
应用型本科院校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管理会计》是一门集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数学、统计、运筹学、生产组织管理等学科及相关技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要掌握本课程,需要以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同时,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定位,还需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但现阶段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管理会计教学现状如下。
 
1、较低的学科定位
 
从课程设置来看,管理会计与会计专业其他主要课程相比,其地位明显较低,管理会计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远低于财务会计。据调查,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财务会计专业都设置了手工会计培训、计算会计培训、成本会计培训、审计培训等相关实践课程,但很少有高校设置与管理会计相关的培训课程。此外,在课时安排上,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一般比管理会计课程多。由于课时压力,在组织管理会计的教学内容时,只能简单、少,更不用说解释相关理论的实际应用及其前沿新发展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和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理解的偏差,思想不够重视,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完整地掌握管理会计的理论方法和最新发展趋势。
 
2、复杂的教学内容
 
一方面,管理会计是一门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在教学内容上与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有许多重复。传统的管理会计教学一般以成本性态分析、量利分析与预测分析、业务决策、长期投资决策、综合预算管理为主要教学内容。由于这些内容与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课程的内容交叉重复,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而且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是分开的。目前,各大高校使用的管理会计教材大多是以西方国家管理会计教材为基础的。其中一些内容忽略了中西方的重大差异,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然而,教学内容并没有与时俱进。即使在教学内容中安排了学科前沿发展的内容,一般都是在保证基础教学内容完成和课时剩余的前提下简单介绍。这导致学生的学科知识结构无法与时俱进,也无法整合基础知识和学科领域的前沿理论和实践问题。因此,我国教授的许多管理会计技术和方法缺乏可操作性,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3、传统的教学方法
 
目前,在“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中,主要是传统的“教师教学、学生听课”的单向传输式课堂教学方法,高校普遍使用的多媒体工具只是粉笔和黑板的替代品。教师根据教材安排的内容进行讲解,主要关注课堂教学和练习,基本围绕“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示例演示分析――实践教学环节很少。这种单一的“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开放性、自主性、讨论性和互动性。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理论知识,生动地复制公式模型,不能深刻理解其内涵,更不用说实际应用了。这不能为学生创造独立或团队完成的机会,也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力。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很难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金融人才。
 
4、单一的考核方法
 
一般教学效果评价形式――闭卷标准化考试仍是高校管理会计课程的主要考核方法。主要是能给出标准答案的客观题和计算分析题,考核学生对课程基本理论和公式模型的掌握情况。内容主要是记忆内容,判断标准是基于统一的标准答案。相对而言,这是一种更客观的评价方法,也便于从数量的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然而,这种评价方法忽略了管理会计需要依靠社会学、经济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依靠大量的计算数据,发挥其组织规划、预测决策、控制评价等功能。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评价方法不仅不能很好地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加剧了学生的应试心态,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
 
结语
 
管理会计作为财务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要顺应其发展,积极推进管理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系统整合管理会计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教学环节的改革,逐步将其教学改革的探索成果付诸实践,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帮助高校培养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使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得到充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