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以学导教,实行翻转课堂
时间:2025-09-25 23:0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人文精神、智慧和实践性的学科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让学生更直接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语文运用的规律。因此,对孩子来说,更好的教育方式是实现孩子学习和做的统一。对于教师来说,如何教学和引导学生是首要任务,这与陶行知先生倡导的“教学一体化”教育思想是统一的。如何将这一理论转化为教学实践,有效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笔者认为,要按照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以“做”为中心,倡导“做中学教学”,然后通过创新,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一、以学导教,实行翻转课堂
如今,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时代的要求,也不能实现高效的课堂。简单的讲座,只是让老师说话,学生听不能反映学生的主体性,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上,只有老师教知识,学生机械背诵,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如果缺乏教师的正确指导,对学生的成长是不利的。“教学”不仅取决于知识本身的性质,还取决于学生的需要。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注重学生的需求,进行一定的“翻转课堂”。翻转课堂,即教师可以通过视频录制软件提前录制要学的内容,然后通过家庭作业发送给学生提前学习。视频长度控制在10分钟左右,可以提炼讲解要学的内容,这些材料可以随时保存观看。老师在课堂上再讲解,学生就能掌握其知识,所以这种教学模式非常实用。
作者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应用了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隐藏的人》时,老师为学生准备了许多动画故事的视频,并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这大大提高了第二天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效果,学生也喜欢上课,被动接受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实现了课堂的效率。
二、从中学开始,实现学生为主
陶行知先生的“教学一体化”教育理念主张“做”为中心,主张“做中学教学,做中学”。教育专家杜伟认为,“从中学”是“从活动中学”和“从经验中学”,这告诉我们我们应该把我们要教的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去做,从“做”中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不断增长智慧。心理学研究发现,孩子们有很强的竞争力和自尊心,具体表现就是爱表达自己。笔者认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入竞争手段,鼓励学生多做,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在这个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而更好地完成整个教学过程。在我们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采用“大红花”等奖励制度,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做,形成一定的竞争。
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作者认为我们目前的教学应该更加新颖和有趣。例如,在教授了两首古诗之后,作者将使用竞争来消化和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例如,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五名学生一起努力背诵、默写和理解一首古诗。然后等待学生准备好,两组比赛背诵,默写和对知识的理解,最后比较哪一组背诵流利,解释和默写正确快速,确定哪一组赢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热情将被调动,然后学习主动性,同时从“做”中学,学生记得更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