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学音乐教育德育的现状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小学教育注重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展音乐鉴赏课,让学生从小就接受音乐的熏陶。不仅如此,知识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也与音乐相结合,音乐教育的重要性逐渐加深。例如,许多古代诗歌变成了音乐,如“明月”,使学生能够多样化传统文化的学习形式,不再疲劳和僵化地接受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音乐爱国主义主题、道德宣传和中国文化特色歌曲数量的增加,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音乐技能,培养情感,而且可以让学生加深对中国历史和地区特色的理解,这是音乐教育的进步。但今天的音乐教育过程往往只是肤浅的传达,并没有真正达到“教益”的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全面、系统地教授音乐背景和涉及的文化内容,不仅不能使学生缺乏音乐审美,而且不能达到国家和学校开设音乐欣赏课程的真正目的。此外,小学教师自身音乐素养水平普遍较低,不可避免地只会欣赏著名歌曲,不能全面、大规模的音乐教育分类,在基础音乐教育之后,导致小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差,欣赏能力不足,音乐审美教育陷入误解。
二、小学音乐教育实施德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自古以来,许多中外音乐教育家对音乐的教育功能都有很高的评价。“乐以治性,故能成性,成性也修身”,音乐能修身养性,这是圣人孔子的观点。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必须以美为目的,教育人们成为真、善、美。在这个层面上,柏拉图不仅认为音乐有教化,而且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在这些人看来,音乐的作用很难说,所以重视德育对音乐也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精神追求。儿童教育要从小抓起,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很多家长送孩子学音乐。但现在他们学到的只是一种技能。音乐教师在培训中往往忽视了音乐史知识体系的教学,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达到音乐能带来的真正效果。这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音乐审美的缺失。在完成音乐教育的同时,忽视了音乐的智慧和哲学。在世界广泛倡导德育的背景下,最终会阻碍中国音乐教育的建设,从而阻碍中国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