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同步跟进
时间:2025-08-15 22:29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百年计划,以教育为基础。在小学管理中,充分调动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调动小学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发挥其主观主动作用,致力于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是每个小学管理者必须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
根据小学管理的特点,通过分析激励机制的内涵、教育心理学原理及相关研究,探讨了激励机制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
一、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同步跟进
对于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具体应用,学校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如果学校环境相对较差,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物质待遇不是特别理想,就需要注意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物质激励;相反,如果学校待遇好,教师物质丰富,学校可以加强教师和工作人员的精神激励,因为教师作为知识分子,通常更注重情感,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精神激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然而,在目前的小学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顾一失彼的现象,不能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为了更好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学校在使用激励机制时,需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区分主次。在实施物质激励时,不要忽视精神激励,通过物质激励满足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基本需求,通过物质激励给予教师的精神激励,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
二、正激励和负激励及时适度
正激励就是奖励,负激励就是惩罚。正负激励有两种方式,即管理中提到的明确奖惩。学校领导根据有关部门和学校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教职员工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肯定、鼓励、否定、批评、制止和反对,从而有效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正激励的形式一般是表扬、表扬、晋升等。,而负激励的形式是批评、惩罚、解雇等。正负激励可以从正负两个方面调整人们的行为动机,从而有效调动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起到双管齐下的作用。
员工最渴望的是积极的激励,小学教师的工资和福利相对稳定。如果片面强调积极的激励方式,使表扬、奖励、晋升等激励手段成为必然和正常的措施,教职工就会习惯奖励,期望不断提高。这种“通货膨胀”的积极激励一开始可能是有效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把这种高薪、奖金和福利看作是每个人都应该享受和必须享受的待遇,其效用就会降低。当原激励因素降低到保证作用时,整个激励机制就会失去平衡,失去应有的激励和鼓励作用。学校管理者在采用积极激励的方式时,要注意及时性和数量,需要不定期、不定期的奖励。在使用负激励时,人们很容易产生挫折感和不良行为。因此,负激励应以过程激励为主,消除侥幸心理,使人们自觉克服不良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