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有趣的教学情境是自主探究的导入基础
时间:2025-08-12 21:3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什么是独立探索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启发、指导、指导和帮助下,学生有强烈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通过探索和研究的方法独立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知识和能力的目的。这样,学生就完全独立、积极、积极地学习。那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上进行独立的探索和学习呢?
一、有趣的教学情境是自主探究的导入基础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对某件事的积极倾向,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就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动力。比如在教《画方形与圆形》的时候,笔者一边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懒羊羊在绿草原上看到了一座漂亮的别墅。它非常喜欢,想自己建一座完全一样的别墅。但是,它太懒了,我想请你帮忙。”听完这个故事,学生的学习热情突然高涨。接下来,笔者以“如何为懒羊羊建别墅”为导入,引导学生观察房子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它们是什么形状。在这个环节中,笔者抓住了学生的喜好,引入了帮助懒羊羊建房子,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讨论房子的形状,学生自然进入了自主探究的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索的基本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的独立探究学习形式。孔子说:“三人行,一定有我的老师。”在信息技术课上,学生们有很多机会进行小组合作。例如,在教授绘画创作和电子小报制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集思广益,完成自己的学习主题。在通常的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也可以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学生的家庭情况不同,他们对计算机的理解也不同,所以在一个班上,有些学生是计算机专家,有些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导致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帮助,不仅使每个小组的水平达到平衡,而且使教师更加放松。
3、有效的课堂评价是自主探索的助推器
在探究式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想知道自己的表现,得到老师的肯定。在信息技术课上,如果老师看到学生有好的作品或好的做法,可以立即表扬学生,鼓励他们的创新,增强学生自主探索的信心。
在教学绘画单元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评价向全班展示优秀的学生绘画作品,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画出更好的作品。同样,在教学幻灯片、Word等相关内容时,教师也可以进行课堂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师扮演主持人是自主探索的可靠保障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学生的思想是丰富多彩的,尤其是在探索性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让学生在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这时,教师应该扮演好“主持人”的角色。与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播音员”的身份不同,“主持人”教师要精心策划、组织、启发和引导学生,节省教师讲解演示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操作和实践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完成任务。
在学生探索学习的同时,教师应形成总结性评论,走到学生中间,观察每个学生和小组的探索情况,给予必要的提醒和帮助,避免学生停滞在某个环节。这样,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个人体验中获得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息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