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时间:2025-08-10 22:1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相关策略
 
1.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音乐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背景下,特别是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对整个“教学”和“学习”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包括学生在音乐教学课堂上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心理元素,这些需要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挖掘、指导。在这方面,音乐教师应坚持并贯彻以下原则:①注重音乐教学的审美性;②注重音乐教学的人文性;③注意音乐教学的规范性;④注重音乐教学的创造性;⑤注重现代先进教育技术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科学合理运用。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环境下,音乐教学更倾向于“人性化”教育。伟大的圣人孔子曾经说过:“改变习俗,不擅长音乐”。这句话要表达的h是一种音乐对社会的作用。目前,我们的新课程标准改革是针对社会和教育发展现状的改革创新,其目的是让更多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充分享受音乐和生活的魅力,逐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此,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我必须严格遵循和贯彻新时期“以人为本”的教学指导理念。因此,我坚持让学生在音乐课上做决定,让音乐做决定。
 
2.小学音乐课有效引入“角色游戏扮演法”情境教学
 
“角色扮演法”是指:一种情景模拟活动,即在音乐角色需要的前提下,为学生量身定制角色,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色的心理状态和情感表现,组织学生再现具体的演绎场景,鼓励和支持学生发挥想象力,将对音乐的感知注入表演,形成完整的节目[2]。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中,应遵循以下几点:(1)场景的设置应符合小学生的心理;(2)演唱语言要简洁易懂(3)尊重学生的再创造,即使有错误(4)注重人物的塑造,人物要积极积极。
 
例如:“春天在哪里”,这首熟悉的童谣,老师首先教学生唱童谣,记住歌词,基本上唱歌,老师可以根据歌词,创造诠释场景,红花、绿草、春风等形象拟人化,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春天的到来,这些形象会说什么,会希望我们做什么,然后分配不同的角色给学生,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爱和赞美。这种教育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生的自我诠释,可以使教育目的不仅限于熟悉歌曲和唱歌,而且扩展到对生活的感知,从而培养学生的投机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生更倾向于形象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局限于黑板+教学模式,需要使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利用互联网视频、动画、语音、特殊文本等功能,单板教学内容给小学生思考,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此外,辅以互联网教学,可实现在线和线下监督,由于小学生活跃,课堂音乐教育难以控制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互联网教育,学生可以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视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主动性,为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