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实施
时间:2025-08-09 22:4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一、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实施
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应急避险能力教育体系
教育活动不仅要局限于学校本身,还要在家庭和社会之间提倡。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系统工作者,贯穿于人们的一生,蔓延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合作作用,为应急避险教育的实施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应急避险教育的基本途径是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以政府应急管理为关键,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支撑,以社区教育和媒体教育为辅助,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
2.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应急避险能力教育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心理学、地理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即理论知识的学习、身体素质和技能的训练。利用各学科的优势,将部分内容渗透到相关课程中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各课程所涉及的各种理解和解决能力。
二、加强中小学教师防灾减灾知识技能培训
要建立长期的灾害教育机制,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整个灾害教育成败的关键。要进行灾害教育,必须由具有灾害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进行,否则不可能进行,也不能取得任何实际效果。具有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是防灾减灾教育体系的执行者和“领导者”,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培训。条件较差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资源情况合理规划安排培训计划,但必须进行,不能形式化。总之,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与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水平和发展基础有关,与青少年能否应对未来的自然灾害有关,是公共安全隐患意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经笔者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普遍薄弱,主要与我国目前的教育机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机制。本文着重探讨建立健全公共安全教育机制的战略,努力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