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分析小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因素

时间:2025-03-18 23:3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学生的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这意味着一个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社会交往能力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但长期以来,教师和家长对健康的认识一直是“身体上没有残疾,没有痛苦就是健康”。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教育体制的逐步深化,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受到了社会和教育界的重视。因此,通过分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和解决方案,已成为小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的重要课题。
 
分析小学生心理障碍形成的因素
 
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因素很多,是不同方面、不同层次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是社会、学校、家庭、自身等因素。
 
(1)社会因素
 
毫无疑问,在当今媒体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媒体确实极大地促进了信息和思想的交流。然而,媒体的过度应用会影响儿童的健康,如“媒体上充斥着大量儿童不适合的黄色图片和暴力视频、媒体社交网站、网络游戏”。我在网上找到了研究生倪琳的调查数据。大多数教师和家长认为,中国媒体中有许多色情、暴力和恐怖的内容。85%的教师和73.4%的家长对此表示担忧;在各种媒体的驱使下,孩子们会有以下心理障碍:模仿暴力、嗜物癖、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而不愿接受现实生活等。
 
(2)学校因素
 
由于社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学校和家庭的重心转向了孩子的学习成绩,从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以课堂为例。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有时候你说一句提高音量的话,他会吓得尿裤子;近年来,中小学生跳楼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经历一点挫折就会产生自杀的念头,这与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抗击能力有关,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到位的恶果。
 
(3)家庭因素
 
因为我们学校大多是从西吉岛、海原、固原等地区移民的孩子,家庭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家长离婚,有的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由爷爷奶奶照顾,有的家庭情况非常困难。然而,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和家长的关注仅限于孩子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放学后可以安全回家。潜意识里,他们觉得孩子上学教书育人是老师的责任,哪里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比如爷爷带孙子去上学,孩子拒绝上学,直到有一次在W校组织的心理沙盘游戏活动中,才知道孩子讨厌语文老师,不愿意上学。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性格孤僻,不与其他同学交流,有时还有暴力倾向,一个小女孩完全“男孩化”。
 
(4)自身因素
 
首先,缺乏自信。在自卑心理的驱使下,他们可能会担心因为家庭条件或外表或学习成绩而受到同学的嘲笑和老师的指责。第二,强烈的叛逆心理。如今,儿童普遍发育较早,尤其是心理发育较为突出。同时,他们的好奇心也很强。他们越想接触成年人禁止的东西,比如吸烟、酗酒、打架、打牌、赌博等等。第三,自控能力差。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低。例如,他们在网上玩游戏是无节制的。他们经常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打架,这违反了学校的纪律和规章制度。第四,自私。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低年级学生尤为突出,比如爱打小报告,卖同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