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的核心是责任制

时间:2025-08-20 23:41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上半叶。基于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标准成本体系是管理会计的雏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企业管理中决策、控制和考核的需要,以及计算技术的发展,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完善,管理会计在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开始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发展战略。让我们来谈谈我对商业银行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首先,管理会计的核心是责任制,主线是预算管理
 
20世纪80年代,中国全面引进了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管理会计是一种系统性很强的管理机制,其应用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能随意拆解。如果单一技术的拆分和应用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或者结果是花很多钱做小事,收益大于损失。
 
管理会计不是一种纯粹的管理技术,而是一种管理机制,即目标管理责任制。以责任制为核心,以预算、控制、考核为主线,以会计为基础,构成管理会计的全部内容。
 
(1)管理会计的事前管理以预算编制为重点。管理注重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事前管理包括预测、决策和预算,但管理会计注重预算。在企业管理中,所有的预测活动都服务于决策分析,决策分析的结果是确定下一个行动目标。为了确保决策目标的实现,必须通过编制总预算具体化确定的目标,并通过量化的形式将业务目标落实到业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形成总预算控制下的分级预算、部门预算、产品预算、客户预算、货币预算等,为业务管理过程控制提供标准,为业务管理的事后评价和考核提供依据。
 
(2)管理会计事务的管理重点是预算执行中的差异分析和控制。管理会计事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年度监控预算执行情况,按照预算量化的目标促进企业的经营。分级预算、部门预算、产品预算、客户预算、货币预算确定后,必须根据管理频率进一步分解为月度预算或十度预算,分级会计、部门会计、产品会计、客户会计、货币会计,反映实际经营管理结果。
 
分级预算、部门预算、产品预算、客户预算、货币预算一般按月监控,预算数量与实际结果不同,有益差异和有害差异。分析差异,确定是有益差异还是有害差异,然后制定监管措施,干预和监管有害差异,确保企业经营朝着预算确定的方向运行,是管理会计管理的基本内涵。
 
(3)管理会计的事后管理以绩效考核为重点。管理会计事后管理的内容是分析和评价企业过去一年预算的结果,分析完成或未完成预算目标的主客观原因,评价绩效,确定评价的奖惩方案,并与工资挂钩。
 
(4)管理会计以责任制为核心。无论是分级预算管理、分部门预算管理、客户预算管理还是产品预算管理,其核心都是责任的落实和管理。分级预算管理负责人是各级机构的主要负责人,分部门预算管理负责人是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客户预算管理负责人是客户经理(个人、组、办公室),产品预算管理负责人是各产品的经营经理(组、办公室、部门)等。管理会计以责任管理为核心,通过落实责任主体确定各责任主体的预算管理目标,通过如实核算责任主体的预算执行情况,实施预算控制,最后根据责任目标的完成情况对责任主体的绩效进行评估。
 
综上所述,预算是企业未来发展的目标,是企业控制和管理的标准,是企业评价和评价绩效的标准。以预算管理为主线,以责任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会计是企业管理过程再造的系统工程,是管理机制,而不是管理技术。
 
二、还应研究分渠道管理问题
 
该渠道是指银行经营产品的营销渠道(Channels),也被称为分销渠道。我们之前讨论的是部门管理、产品管理、客户管理和货币管理。但银行营销产品和服务客户通过各种营销渠道完成,营销渠道的管理对商业银行非常重要。西方国家的商业银行设立了专门的部门管理营销渠道,值得借鉴。
 
营销渠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与客户面对面营销服务的渠道,称为有人机构网点;另一种是非面对面营销服务渠道,包括ATM营销渠道和电话银行(Call Center)营销渠道、手机银行(Wap)营销渠道、网上银行营销渠道等。传统的银行营销渠道是通过单一的营销渠道枣有人机构网点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竞争的需要,银行的营销渠道多样化,客户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然而,商业银行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来建立每一个营销渠道,而建立每一个营销渠道的目的是提高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因此,必须建立和开展以责任为核心、以预算管理为主线的营销渠道管理。一是确定各营销渠道的责任主体;二是建立分渠道预算管理体系,包括分渠道预算编制体系、会计体系、控制分析体系;最后,建立分渠道评价体系。同样,渠道管理与综合管理、分级管理、部门管理、客户管理、产品管理、货币管理是相互关联和管理差异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