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管理论文

会计从一维核算发展到多维核算

时间:2025-08-20 23:42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一、会计从一维核算发展到多维核算
 
根据会计科目进行会计是人们对会计特征的常规理解。当计算机广泛应用于会计工作时,有些人对会计科目产生怀疑,然后对会计产生怀疑,认为进入计算机时代,会计科目消失,会计不存在。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因为,在计算机时代,会计科目并没有消失,会计仍然存在,会计已经从一维发展到多维,会计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会计科目的本质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分类。会计是对商业活动概念的总结和过程控制,概念的总结和过程控制是基于对商业活动的科学分类。在手工会计的落后时代,会计只采用一种分类标准,即经济内容。因此,传统的会计科目定义是指根据经济内容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类,并根据其他标准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分类。由于会计手段跟不上,通过统计完成。然而,会计科目并不局限于按照经济内容标准进行分类。随着会计手段的现代化,可以按照各种标准进行分类。
 
(2)在计算机时代,会计科目可以实现多重分类。随着电算化的应用和完善,会计跳出了一维空间,会计分类标准不再局限于经济内容分类,扩展到部门分类、产品分类、客户分类、货币分类、区域分类、行业分类、期限分类、风险分类。人们对会计科目的理解不能停留在按照经济内容分类的标准上,要与时俱进。同时,会计不再局限于按照经济内容分类标准进行的财务会计。已发展到企业经营活动的事后反映,发展到企业经营活动按照管理需要设定的各种分类标准的事后反映。只要管理需要,就可以实现按经济内容分类的财务会计、按部门分类的分部门会计、按产品分类的分产品会计、按客户分类的分客户会计、按货币分类的分货币会计、按区域分类的分区域会计、按行业分类的分行业会计、按期限分类的分期限会计、按风险分类的分风险会计等。从这个意义上说,将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已经失去了实际意义,将会计分为管理会计和会计会计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当今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理论和技术条件都实现了会计科目从一维分类到多维分类的飞跃,从一维会计到多维会计的飞跃。这一飞跃值得理论界及时总结,更值得实践界抓住战斗机。
 
二、分部门会计、分产品会计、分客户会计、分货币会计的意义只是为管理会计的实施提供基础
 
商业银行应用管理会计实践中存在着重要的逻辑关系,即管理会计是以责任管理为核心,以预算、控制、考核为主线,以会计为基础,构成管理会计的全部内容的管理机制。在这个管理体系的内在逻辑中,会计只是一个基础,会计服务于管理体系。只有确定了预算模式、控制模式和考核内容,才能建立会计体系,确保会计体系服务于管理体系。这个逻辑顺序不能逆转,不能建立分部门、产品、客户、货币预算模式、控制模式、考核分析体系,首先建立分部门、产品、客户、货币会计体系,违反管理会计的基本规律,投资大,收入小。
 
这里还需要指出,分部门会计、产品会计、客户会计、货币会计不是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工作的一个环节,属于事后会计类别,不能建立和实施分部门会计、产品会计、客户会计、货币会计简化为银行管理会计的应用。这种概念偏差和处理的简化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