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科学教科书发展的伦理概念逻辑

时间:2025-04-30 23:4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科学教科书发展的伦理概念逻辑
 
综上所述,一方面,从自然到科学的发展历史证明,所有的科学教科书都涉及到科学、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不可能避免伦理问题;另一方面,科学教科书的发展也有其伦理逻辑,处理两个重要的伦理逻辑(伦理关系)――科学伦理与科学教育伦理相互实现,生命伦理与责任伦理相互依赖――科学教科书的未来发展是否符合“道德”、合“生命”、结合“科学”的关键依据。
 
1. 科学伦理与科学教育伦理的相互实现
 
科学教科书的教育内容主要涉及科学伦理,内容的呈现和设计体现了科学教育伦理。科学伦理是科学教育伦理的基础和内容,属于内容伦理,即科学伦理,注重科学的“善”和“恶”;它决定了科学教育伦理,即方式伦理――如何传播内容伦理,换句话说,内容伦理规范和约束方式伦理。如果征服伦理,用“冷”的知识内容征服自然,很难在学生心中点燃“温暖”的科学教育伦理。相反,它很容易产生一种权威的、没有“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把学生当作“容器”和“科学奴隶”、“学习之奴”既不能得到科学教育的生命关怀,也不能感受到科学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总之,在科学教科书中没有“人”的内容伦理中,我们永远感受不到“人”的方式伦理。
 
相反,科学教育伦理(方式伦理)使科学伦理(内容伦理)应用和实践。如何实现科学中的内容伦理取决于科学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平等、个性化的“人性”教学伦理实践。这种伦理实践似乎放弃了没有“人”的教学伦理,但也否认了没有“人”的内容伦理,实践了内容伦理中的生命伦理和责任伦理;在科学中,生命伦理和责任伦理从理解转变为实践,从行动中实现伦理的意义。
 
2. 科学生命伦理与科学责任伦理的相互依赖
 
正如“尊重生命”和“社会责任”本身是科学发展的逻辑一样,在当前应用伦理的推动下,科学教科书的发展的关键是处理另一个伦理概念的逻辑关系――“生命伦理与责任伦理”是相互促进和深化的前提和结果。
 
首先,科学教科书中是否有珍惜生命、保护自然的生命伦理,既是责任伦理的前提,也是科学伦理观念的分水岭。在没有生命的科学伦理观念中,科学是被利用的工具,眼中的一切都是可以利用和征服的对象,自然是“人性化的自然”,人们不需要对自然承担任何责任。这种科学伦理观念注重对主体与对象的理解与被理解、转化与转化的对立关系。因此,对对对象的关心和态度在于它是否符合人类的“好”和“恶”。就像《自然》中的麻雀一样,它们因为吃作物而成为害鸟,必须消灭;同样,麻雀捕食甲虫、象鼻虫、蚂蚁、臭虫、苍蝇和蝴蝶,对人类有益,成为《自然》中的益鸟。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反差如此之大,是因为人类的需要和价值观,而不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保护麻雀。《科学》中反映的生命意识不是以自然的有用性和无用性为出发点,而是以和谐为出发点,以“自然人”和“人道自然”为理念,将主客融为一体,将周围的事物与主体建立起生命性和生态的联系。因此,责任也与人类密切相关(保护麻雀就是这种生态责任)。在科学中,学生不仅理解科学规律,探索科学问题,而且在科学探索的过程中体验自我与自然、科学的紧密联系,感受人与自然的“自然与人的统一”,同时追求知识、能力、情感、观点的转变,感受人对自然的人道主义责任。质言之,科学将人与自然的价值融为一体,既是“道德自然”,也是“人道自然”。
 
其次,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责任已成为科学教科书中科学伦理发展的新要求。科学是一项社会事业,一方面受到社会文化、社会价值和伦理的约束和影响;另一方面,科学根据自身逻辑不断发展,影响和改变社会,改变传统价值观和伦理观念,需要建立新的伦理观念,包括生活观、人类尊严观和社会责任观。因此,无论是受伦理约束还是从伦理发展的角度来看,科学都需要对自然和社会承担责任,弘扬科学的“善”,更重要的是警惕科学的“恶”,最终对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承担责任和义务。在科学教科书的发展中,科学的责任伦理是一个从无到有、从爱到护的发展过程。“自然”、“科学常识”等教科书,由于时代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改造自然,注重发现科学的“善”,没有意识到科学的邪恶,或者科学“善”的能量不足以使科学的“邪恶”大面积出现。因此,科学教科书中并没有发展出对社会、自然、人类可持续发展负责的责任伦理。直到水、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才开始反思科学的“恶”,反思科学中的自然和环境保护,关注科学责任和伦理。比如河北人民出版社版的《科学》五年级(上册)和所有科学课本一样,都有“环境问题”一课:
 
当我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不利于人类生存的变化时,它就成了一个威胁人类的环境问题。这种变化可能是自然的,也可能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目前,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让我们咨询一些信息来理解这个问题。
 
正是对科学“邪恶”的警惕唤醒了科学对自然的责任和伦理意识,开始回顾人类的“责任”,特别是对大量环境问题的讨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促进学生生命伦理观的形成。换句话说,对责任和伦理的反思和讨论加深了学生的生命伦理意识和态度。
 
综上所述,当前的科学也是科学伦理发展在教科书中最集中的反映和体现;但也是现代科学伦理创新的教育实践和尝试,内容和视野狭窄,如过于关注环境问题,必然限制科学伦理的范围,影响学生的视野。因此,科学伦理文化的创新需要在教科书的内容和形式上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