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5-10-31 01:53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1。会计准则的目标问题。在过去的两年里,理论界对会计准则的目标提出了许多观点,如“双目标论”、“统一论”等。有人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思想,提出会计准则的目标也是由“效率、公平、稳定”组成的。许多会计准则问题可以通过经济学理论来论证。我们认为,构成会计准则的目标具有层次特征。从会计准则的性质和功能来看,会计准则的目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规范目标、经济目标和政治目标;从会计准则的应用和发展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制定目标、应用目标和发展目标。事实上,总的来说,会计准则的目标只有一个,即规范会计,协调会计行为。所谓的层次目标只能围绕整体目标,这一系列目标不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而是反映整体目标的几个不同方面,研究会计准则目标,揭示其层次,其最终目的是指导会计准则的制定和有效实施。目前,学术界对与目标相关的会计准则的价值取向主要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会计准则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二是认为会计准则的价值取向应以政府利益为基础;三是认为会计准则的价值取向是促进经济运行的合理化。上述第二种观点更符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2.会计准则层次化问题。会计准则层次结构的具体研究是各级准则应包括哪些项目、如何表达等问题。其目的是使整个会计准则在理论与实践的协调中形成一套逻辑严谨、一致、完整、实用的有序体系。目前,我国会计准则采用二级结构模式,即会计准则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两者的作用不同,基本会计准则起着概念指导和方法选择的作用;具体会计准则在规范具体业务方面发挥着作用。我们认为,现行会计准则在理论上分为两个层次进行研究和制定是合理的。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企业经营模式的改革和管理的创新,许多新的会计规范项目不断出现。仅仅根据基本会计准则来控制和指导具体的会计准则似乎无能为力。如果不违反基本会计准则,同时制定中间会计准则,如资本管理会计准则、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员工福利会计准则、财务报表会计准则等,指导具体会计准则,如“金融工具”准则指导“期货”、“期权”、具体的会计准则,如“互利交换”,可能更有利于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例如,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准备在1999年发布一个关于金融工具的概念框架,香港已经制定了财务报告的理论结构。
	 
	3.会计准则的实证研究。在当前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哪些应该先发布,哪些应该后制定,是会计准则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关于会计准则的审批,学术界主要有两种思路:一是将中国的审批与外国的实践进行比较,确定应补充开发的项目;二是对中国经济业务和会计实践进行深入调查,确定哪些项目必须审批。后者似乎更为重要。从财政部近期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来看,遵循“先急后慢”的原则,发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大多先在上市公司试行,这是会计准则制定部门根据我国具体情况做出的正确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