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5-05-02 00:1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与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虽然关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很多,但关于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却很少。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语文教学的任何阶段都不会改变,所以一定要充分重视。近年来,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提高其有效性。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设置存在问题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汉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课堂教学的知识教学和能力培养,还要注重教学过程和方法,加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1]。但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由于教学理念、教学习惯、教学动机等教学因素的影响,教学目标往往难以满足理论目标的要求,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有[2]:一是教材目标缺乏明确性。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的重点是阅读教学实践的关键。例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二年级学生在下学期具备默读能力,但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掌握这种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目标有深刻的把握;二是教学目标设定较大。一般来说,在汉语阅读教学中,为了整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大多数教师选择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团队精神、爱国主义等,这些概念本身相对模糊,目标太多。
 
2.阅读教学内容的引导存在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内容指导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缺乏重点。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原有的教学重点存在较大的偏差。具体来说,对阅读内容和范围要求过高,没有设置教学阅读重点,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和深度挖掘。许多教师的教学理念仍然相对传统,但在新时代,为了更好地配合当前的教学改革环境,希望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内容,认为只要学生扩大阅读内容,但容易缺乏教学目标,导致学生无法掌握知识[3];二是缺乏语言训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扎实的语文培训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此外,新课程标准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情感体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4]。但从现阶段的小学阅读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大多数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更注重情感体验,而忽视了语文教学的训练,不利于学生语言技能的提高和原有思维的培养,难以充分发挥情感体验的认知。
 
3.教学方法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方法选择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方法不符合语文学科的实际。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语文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教授汉字、单词、句子等基础知识,缺乏相关技能培训的有效指导,教学方法也采用传统的填鸭式,缺乏教学方法的创新,阅读教材的选择只是根据相关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相当一部分教师只注重优秀学生的培养,缺乏必要的理解、沟通和关注,导致个体差异扩大,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不利于个体发展[5];第三,多媒体教学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由于教学基础设施条件和教学环境因素的限制,多媒体设备单一,技术含量低。即使有些学校随着教学水平的提高补充了多媒体设备,很多地方的教师由于教学水平和应用能力的不足,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没有很好的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