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口语交际的内涵

时间:2025-08-20 23:4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口语交际的内涵
 
口语交流作为语文教学的五大内容之一,是在新课程改革后提出的,2001年以前在教学大纲中被称为“听说教学”。口语交流与听说教学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强调听说交流与互动。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实施建议”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听、表达、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人际交往素质”。因此,听力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对能力是口语交际教学的主要内容和培养目标。
 
倾听能力。良好的倾听能力是沟通双方能否在同一平台上顺利进行语言交流的前提。谦虚、宽容、真诚、敬业地倾听他人的意见是最基本的沟通要求。倾听能力要培养孩子的听话能力,能否听到、理解、理解自己说的话,能否理解自己喜欢的话和外音。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尽量不要有偏见。要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尊重他人表达不同意见的权利,学会不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更不要因为对方的意见与自己不同而恶意挖苦、讽刺,或随意打断他人的意见,甚至与对方发生激烈争论,导致沟通失败。
 
表达能力。口语交际的互动实践是让学生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反复的训练,努力克服自己的口语表达问题,鼓起说话的勇气,学会把观众当成自己的朋友,逐步消除与听话人口语交流的心理障碍,从回答问题开始,用自己熟悉的生活内容与听话人交流,训练自己敢说、会说、会说,从而达到准确、多说、自然、大方、流畅的表达。
 
应对能力。口语交流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在学生个人、个人和群体的口语交流中,需要快速反应转瞬即逝的言语内容,明确对方的说话意图,捕捉说话人的立场观点,处理分析所听内容的主次关系,准确把握关键词,然后由大脑编辑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快速准确地反馈问题。
 
总之,口语交际能力不仅要有听话说话的能力,还要有沟通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自然包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教师只有明确口语交际的内涵,才能进行合理及时的调控,明确口语交际训练的目标和要求,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