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新课改前音乐教学停滞不前
时间:2025-08-21 23:3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20世纪初,随着新学校的建立,中国音乐教育史上首次在学校开设音乐课程,形成了普通学校音乐文化的雏形,即以教授新歌和欧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已经从最早的“萌芽期”发展到现在的“成熟期”,尤其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施了“新课程改革”的方针政策。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和关注。海南省三亚市是位于祖国最南端的热带海滨小镇。因其独特的美丽在全国享有盛誉,但其教育发展略慢于内地。全市有8所公立小学和2所私立小学,在校人数近3万人。笔者重点从课程改革前后的师资设备等方面进行调查。
新课改前音乐教学停滞不前
据不完全统计,新课程改革前,三亚包括乡镇在内的所有小学都开设了音乐课程,但由于各学校办学理念和条件的不一致,音乐课程的实际实施存在很大差异。
(1)不重视音乐学科
早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政府就明确规定中小学必须开设音乐课程。小学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奠定了良好的音乐基础,逐步培养学生发现、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生活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然后,在考试教育的影响下,音乐课程被大大忽视,学校不注意,学生不认真,据作者了解,三亚小学音乐课程改革前普遍缺乏开放率,汉语、数学等考试科目挤压音乐课程现象相当普遍,特别是临近中期、期末,大多数音乐课程不能正常开展,当然,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经济形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使人们认为音乐课程是可有可无的。
(2)小学音乐教师需要提高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教育的直接实践者。教师的力量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据调查,三亚所有小学都配备了专业的音乐教师,但从课程改革前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师的综合素质仍然不足。首先,教育理念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填鸭式”课堂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第二,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教学方法仅限于教科书,不能适应当前新兴的网络时代,教学视野和知识相对狭窄。在三亚,虽然许多学校定期组织教学和研究交流活动,但参加这些教学和研究交流活动的教师往往仅限于一些“主要课程”教师,音乐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这些教学和研究交流活动,大多数教师是“闭门造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教师按照过去的传统教育理念进行教学活动,自然会影响教学质量。
(3)教学设备不足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与其他学科相比,它对教学设备和教学仪器的依赖性尤为突出。如果只靠文字教学,就像纸上谈兵。因此,为了顺利开展音乐教学工作,实现音乐教学的基本目标,拥有一定的音乐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前提。这些设备包括钢琴、二胡、吉他、电子琴、竖笛等乐器。此外,还有投影仪、多媒体等教学仪器。新课程改革前,三亚小学音乐教学设备配置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三亚市第二小学、三亚市第七小学、三亚市第九小学、鲁迅小学等。在音乐教学设备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一些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地区,教学条件远低于城镇。这种音乐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是三亚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程改革前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