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调查研究小学生(低年级)告状行为
时间:2025-09-02 21:3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在小学教学中,老师经常会遇到学生调皮捣蛋的现象,有的学生会向老师汇报这些事情。很多投诉的内容让人哭笑不得,尤其是在低年级的小学办公室,学生不断进出小报告,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不仅投诉频率高,具体内容也不同,虽然这是学生的童心,让老师可以得到很多乐趣,但当投诉太多时,老师将不可避免地不知所措,这使教师的教学压力大大增强,这么多问题可能是学生的负担,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教师对投诉问题的处理也会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如果处理得当,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积极影响,否则会产生负面影响。这就导致教师在投诉时左右为难。如果他们不处理,可能会让学生觉得自己在多管闲事,以后也不会热情地指出别人的不足。如果他们处理它,他们可能会因为受到表扬而更热衷于把问题留给老师,这样就不能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也不会考虑自己解决问题。因此,在帮助孩子解决问题时,首先要注意尺度,耐心解释,适度处理。
1、投诉行为分析
投诉行为是指学生在遇到不满意或违反规则时,判断自己无法解决问题,所以寻求老师的帮助,希望老师能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事实上,教师处理小学生投诉行为的过程也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之一,因为教师不仅要教孩子知识,还要教他们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教师在处理此类问题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收集以往案例作为参考。总之,他们应该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据统计,低年级小学生投诉频率较高,这种情况也使教师经常对投诉行为感到厌烦,失去应有的耐心。一旦老师失去耐心,他就不会处理这些问题,而那些兴奋地报告老师却被忽视的学生的热情就会受到打击,这对孩子们来说非常重要。在实际处理问题时,要采取更多的引导方式,既能与学生密切沟通,深化关系,又能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天赋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投诉行为的处理
1.家长联合教师解决问题
对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对他们影响最大,所以在引导学生时,老师可以与家长沟通,分析孩子的身心发展,使解决方案更加合理。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咨询儿童教育专家教授,借鉴他们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儿童在小学是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外部环境和教师、家长指导将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建立友好关系,促进学生相互帮助,也能培养孩子的友好竞争意识,引导他们在正确的道路上使用正确的方法取得成就。
3.锻炼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过程也被称为自我教育,是指学生遇到问题会有很多可行的解决方案,但这些方法不一定是正确的或有效的,所以你需要寻求老师的帮助,此时老师要做的是引导自己思考,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以下是几种可行的方法:
(1)自我分析。学生投诉的许多情况都是由学生之间的矛盾引起的。教师可以根据事件的原因收集当事人,恢复事件的过程,使双方都能冷静思考当时的情况,总结自己的错误,有利于事件的解决。当孩子们发生争执时,他们往往会失去冷静,发生更激烈的冲突。教师在缓解冲突时首先要做的是让他们冷静思考几分钟的自我分析,以缓解冲突。
(2)正确引导。当矛盾发生时,有时双方各持己见,无法说服对方。这是因为小学生还年轻,很多问题无法分析到位。这时,教师应该站出来分析问题的本质,然后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从上面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投诉现象必须严格对待,不能轻视,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