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非师范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存在缺陷

时间:2025-08-30 00:28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非师范教师职业能力发展存在缺陷
 
(1)基本教学技能不扎实
 
与传统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不同,非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对教师岗位的适应性有待提高。严格来说,非师范教师只取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对于成为合格教师还缺乏一些必要的素质,比如专业知识结构不够扎实,对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较少。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非师范学校毕业的教师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中小学教师不仅要能够根据教材进行教学,还要能够根据突发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甚至在必要时对教材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以满足教学的实际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有扎实的教学基础,接受正规严格的教学培训。然而,许多非师范教师暂时没有这样的能力。
 
(二)职业道德水平低
 
非师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与师范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首先,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没有接受过严格的职业培训,也没有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进入学校工作后,学校没有针对这些教师的考核和激励制度,无法弥补这些教师的专业能力缺陷。其次,非师范专业毕业的教师在进入教师岗位之前,并没有仔细了解成为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导致他们在工作中没有科学正确的定位。由于平时工作压力大,有的老师甚至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些负面情绪。在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盛行,一些非师范教师的思想开始波动。客观地说,虽然教师的工作是稳定的,但与公务员和社会上的一些高收入专业人士相比,在社会地位和收入方面存在差距,这将使一些教师感到失落,甚至抱怨。
 
(3)进取心不强
 
对于一些非师范专业的人来说,他们获得教师资格证书成为中小学教师只是为了寻求一份稳定的工作。有这种想法的教师通常在工作中没有进取心。而且,有些人在成为教师之前,在社会就业竞争中处于劣势。他们别无选择,只能从事教师工作。现在他们有了稳定的工作,就满足于现状,希望能一直活下去。这种想法会使教师产生惰性,失去前进的动力。基于这种心理,正式任教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明显不足。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他们对自己没有严格的要求,也不想通过其他方式提高自己的认知深度,思想跟不上时代潮流。教师是学生的领导者,其教学行为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教师的消极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此外,许多农村中小学地处偏远地区,信息交流不太方便,新的教育理念难以及时传达。此外,一些非师范教师认为自己的能力已经满足了实际需要,不想主动学习,这使得当地的教育教学水平发展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