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如何有效利用期望效应?
时间:2025-10-08 01:0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如何有效利用期望效应?
由于期望效应包括正期望效应和负期望效应,负期望效应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有效利用期望效应尤为重要。
(1)真正了解学生
要合理利用期望效应,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学生。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能知道他们目前正处于什么样的发展阶段,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只有在此基础上,他们才能合理有效地对他们提出期望。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最合适的是最好的。
1.了解学生最近的发展区
最近的开发区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个层次:一是学生现有的水平,即独立活动时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二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最近的开发区。这表明,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学生最近的开发区,为学生提供困难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力,超越最近的开发区,达到下一个开发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发下一个开发区。
有效利用期望效应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现有的发展,适应其发展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应基于学生最近的发展领域,期望应具有一定的高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力,确保学生通过努力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期望的效果。
2.合理运用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通过对脑损伤患者的研究和对特殊智力群体的分析,人类神经系统经过100多万年的演变,形成了各种不相关的智力。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样化的,它由八种相对独立的智力组成部分组成。每种智力都根据某个社会的需要、奖励和对社会的作用而有不同的价值。这八种智力分别是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和自然智力[4]。这可能是对“专业化”的另一种解释。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很容易看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在言语智力方面表现出色,出口规则,精彩,但在数学逻辑方面,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科学生和理科学生的区别,也是多元智力理论的体现。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那些在逻辑和数学智力方面有限的学生像擅长这一领域的学生一样获得高分是不现实的。只有根据自己的情况给予适当的期望,才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可见,在教育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根据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理性分析学生的优缺点,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期望。
(2)学校、家庭和同龄人共同努力
过去的研究表明,对外部环境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一个人对自我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影响了人格的形成。小学儿童面临的人格发展矛盾是“勤奋对自卑”,两种完全相反的人格形成取决于环境评价。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接触到的环境主要由学校、家庭和同龄人组成。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这里,他们学会了最初与人交流的方式,培养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并根据家人的期望和评价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了解。学校是孩子们积累知识和经验,进一步社会化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开始接触集体生活,学习如何与老师和同学相处,培养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通过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和期望进一步了解自己。同伴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相对接近的人组成的非正式初级群体。对于小学生来说,同伴群体主要是周围的玩伴和学生,他们的期望和评价对孩子形成自我意识非常重要。
可见,学校、家庭和同龄人的期望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预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