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基于现实生活,挖掘人文素材

时间:2025-07-11 19:00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所谓人文素养,就是一个人生活的基本修养,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专业培训都不能完成人文素养的培养。它是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的结果,也是学生长期积累的过程。对于信息技术教授来说,如果只传授知识,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因素的联系分开,就会忽视信息技术背后的人文特征,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那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呢?
 
基于现实生活,挖掘人文素材
 
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选择教材,让学生体验信息技术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信息技术作业时,应能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例如,当教学生学习文本处理软件word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word制作新年贺卡,并给他们最想送的人。在制作贺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可以非常仔细地设计来表达他们的祝福。当精致的贺卡诞生在他们自己的键盘鼠标下时,学生们感到快乐,但也经历了艺术的影响。
 
另一个例子是,在传统文化推广演示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制定相关调查计划,利用业余时间,与团队成员一起,收集相关图片和材料,通过观察、访问、比较等手段感受文化的简单性,探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看到的一些文化内涵,并以演示的形式呈现。这有利于学生挖掘周围的材料,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人文素质。此外,在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中,教师也可以根据生活现实慢慢渗透人文素质。一般来说,信息技术课程是由计算机教师进行的,教师应培养学生遵守相关规则,根据自己的学号选择相应的计算机。计算机教师不允许学生吃零食或扔垃圾,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巧妙地安排课堂任务,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丰富学生的人文渗透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总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能够在教学中加入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材料,充分突出信息技术的“工具”和“人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