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

时间:2025-08-25 00:53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理想的中小学音乐教育应该是培养和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理解、欣赏、表达和创造能力,而不是盲目追求知识和技能。通过音乐审美和表演,塑造真善美的心灵,培养良好的个性和道德品质。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音乐教育本身的优势和作用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和突出。
 
中小学音乐教育存在问题
 
1、不够重视音乐教育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教育观念、课堂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教学思维方式仍未得到有效改变。整个社会对音乐教育还不够重视,认为音乐课程是可有可无的。很多学校经常挤压音乐课程,把应该上音乐课的时间花在辅导文化课上,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一些音乐教师上课的积极性。这种忽视音乐教育、简单提高文化课、片面把握入学率的现象和例子比比皆是,在毕业年级更为突出。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家长、学校和社会的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可以说,这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学校已经成为培养应试“机器”的地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特个性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无法得到很好的贯彻和落实。
 
2、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
 
在中国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被设定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和方法、知识和技能”三个维度。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是:知识和技能是基本的平台,过程和方法是构建该平台的方式和策略,最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高。
 
然而,在实践层面上,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处理和把握明显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弱化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不注重过程和方法,更注重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在教学中,很多老师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弹钢琴,忽略了教学生学习的方法。在过程和方法的维度上,出现了严重的教学缺失,整个课程甚至敷衍了事。据调查,我国很多学生从小就参加过业余音乐培训,小学毕业后就有了扎实的表演技巧。然而,学生对表演作品缺乏深刻的理解,无法表达作品的深刻魅力和美感,缺乏情感关怀和体验。也就是说,我们的音乐教育更注重技术技能,却严重忽视了审美体验,培养了一大批刻板的学习音乐的“木人”。音乐教育失去了初衷,与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背道而驰。
 
3、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施
 
我国应试教育根深蒂固,严重阻碍了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战略要求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素质教育体系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文化学科(包括艺术)、音乐教育本身在劳动技能、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与系统的各个方面密切相关。素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而不是片面追求入学率和分数。然而,由于人们对音乐教育的长期偏见,音乐教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不利于人们的科学发展观。
 
4、教育体系不完善
 
中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缺乏连贯性、系统性、层次性和包容性。目前,音乐教育已成为高中的基本障碍。从幼儿园到普通大学,都应该建立一个不中断的音乐教育体系。系统的教科书是学习音乐的关键。阅读中小学教科书,不难看出音乐教科书中会有许多重复的内容,包括高中生艺术考试的内容和大学学习音乐理论知识的内容,导致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文化生活成为人们生活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音乐教育的传播不应局限于学校、社会团体、文化中心、青年宫等社会力量和资源在音乐教育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音乐教育体系的包容性是指学校音乐教育应引入更先进的外国音乐教学理念,并有效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从这些方面来看,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相互关联、科学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