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遵循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

时间:2025-09-17 23:5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美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审美意识是一种特殊的心理活动。“每个人都有爱美的心”这句话意味着每个正常人都有爱美的愿望,但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有正确的审美观、相应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审美习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儿童唯物主义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作为语文教师,要努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逐步学会欣赏、欣赏、享受和创造美。
 
1. 借助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遵循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
 
对于描绘风景的文本,通过联系实际进行审美教育渗透。例如,“水下世界”、“美丽的南沙群岛”、“长城和运河”,这些文本的内容是对美丽自然景观的客观描述,可以通过感官感受到。一些知识渊博的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有一定的感受。上课前,学生可以带一些珊瑚、贝壳、热带鱼等物品,让学生观察和欣赏。此外,还可以组织学生收集长城和运河的故事和传说,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故事,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长城和运河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充分欣赏长城和运河的雄伟美。学生们读着生动生动的描写,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从而受到自然美的影响。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如《江南春》、《望庐山瀑布》、《江雪》。。。这些诗很容易理解,也很朗朗上口。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非常美丽的图画。然而,如果用现代汉语作为注释,往往是空洞无聊的。因此,笔者一般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结合抒情阅读训练,让学生在诗歌和诗歌的背景下进行合理的想象,领略诗人笔下高度概括的语言美、诗歌描写的意境美、精致的词汇美,让学生享受到这部艺术作品无与伦比的美。
 
对于描写历史人物和当代英雄人物的文章,通过阅读,了解历史人物和当代英雄人物的社会环境,体验他们的思想美和精神美。比如郑和远航、大江保卫战……这些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占了一定的比例。由于时代的变迁,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孩子很难理解这些人物的行为。在教这类课文时,笔者采用设置情境、反复阅读、借助电子教育手段,让学生先了解文中人物的环境,了解他们这样做的原因,然后让学生想象如果每个人都不这样做的后果,让抽象的精神美概念成为真正的语言行动,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人物的意志和性格,更好地培养学生辨别真、善、美的能力。
 
对于描写建筑等课文,笔者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再造想象力产生美的形象,进而了解到这些美的创造体现了劳动者的智慧。教材中有大量的课文,如《天安门广场》和《莫高窟》。学生对某些事物的直观感受很容易形成,但对美的体验往往不够深刻。比如很多学生没去过甘肃,也没见过莫高窟。他们对莫高窟的彩塑、壁画和藏经洞知之甚少,对学生也不感兴趣。因此,借助多媒体,笔者让学生体验到莫高窟彩塑的栩栩如生、壁画的宏伟和藏经洞的历史意义,提醒莫高窟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对莫高窟的描述。学生对莫高窟有着深厚的感情,越读越能感受到莫高窟的“美”。最后,请一些见过这类事物的学生谈谈自己的经历。老师还介绍了自己的旅游经历,为学生欣赏拍摄的照片,了解劳动人民是美的创造者。
 
对于一些写学生喜欢的东西或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采用比较的方法渗透美,深化学生对真、善、美的理解,努力使自己真、善、美。例如,“礼仪休息拒绝接受礼物”和“永生在海里”,他们的内容与社会上的一些丑陋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理解这些文本内容的同时,我们应该尽力探索文本中人物的真实、善、美,让学生了解行为美、语言美、心灵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创造美。读一篇好文章是一种美的享受。写一篇好作文本身就是一种美的创造。只有把对作文过程的理解提高到“创造美”的高度,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创造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会努力写一个小玩具来展示自己的美;写一只小动物会抓住它引人注目的美的特征;写一个人会突出他美丽的行为和灵魂。。练习结束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己的作品,谈谈哪些单词用得准确,哪些句子很漂亮,文章注重哪些美。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创造美。
 
2. 语文教师要注意提高自身素质
 
例如,教师生动的语言可以展现语言之美;教师清晰美丽的黑板书写可以展现艺术之美;教师干净、整洁、简单、得体的着装可以展现外表之美;教师的行为自信、果断、勤奋、善良、勇敢可以反映一种气质之美。作者在教学中努力学习,好好使用普通话,练习三个字,努力使他们的衣服得体大方,到处都是老师。在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注重学生声誉的渗透,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语文课堂上受到美的影响。
 
总之,只要我们的语文教师时刻关注,就会发现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因素随处可见。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加强美育因素的渗透,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