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前提――在教学中渗透小组
时间:2025-10-15 01:3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前段时间,我有幸在信息技术合作区举办了课程改革教学活动。在观察现场,教师立足教学改革前沿,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组织教学。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得出的三点看法。
一、有效开展小组合作的前提――在教学中渗透小组合作意识
1.互察――仔细观察组员的学习情况
在信息技术计算机课上,我会让学生互相观察,这样他们的思维就可以互相启发,互相学习。具体方法:首先让一个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验,其他学生观察发生了什么。这样,其他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还可以观察实验现象,一举两得。特别是当小组中的学生有创新和简单的做法时,他们可以互相补充。学生在相互观察中掌握了更多的实验方法,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在报告中得到了更好的提高。
2.互听――认真听取团队成员的意见
例如,在使用复制粘贴工具将花变成花的海洋中,一些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这个命令来完成操作,但在第一步选择操作时,由于没有选择“透明选择”选项,图片背景的颜色也被复制,导致目标位置的颜色被替换。在学生完成操作后,我让其他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学生也意识到存在的问题,最终工作得到了修改和改进。
二、有效开展小组合作重点――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1.明确要求和任务――做好示范
例如,在学习“让文件有一个家”时,教师在幻灯片上提出任务要求:首先为各种图片建立文件夹,取名,然后根据图片类型将图片移动到相应的文件夹中。教师首先进行示范,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夹,并取一个好的名字,并将一张与名字相同类型的图片移动到这个文件夹中。这样,学生就可以一目了然,更容易进行后续操作。
2.进行合作讨论――做好铺垫
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从合作学习中获得一些东西,小组合作才能真正有效。为了使小组合作不是一个空架子,学生需要独立观察和思考,特别是在抽象概念、操作技巧等方面,教师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讨论和练习,而不是当学生的合作刚刚开始,思维刚刚活跃,合作和讨论活动突然结束。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必要担心太多的讨论会影响教学进度,因为不必要的讨论只会使学生的知识建设更快,并很容易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3.参与学习与合作――做好引导
(1)帮助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扮演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角色,特别是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遇到困难时。为了建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
在学习困难的小组中,教师可以改变自己的角色,作为普通参与者自然参与,不会让学生意识到由于小组水平低,需要教师的帮助,这实际上缩小了师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表演机会,并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2)推荐展示
当团队成员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时,老师应该鼓励并允许他们说话。如果不清楚,允许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帮助补充;如果你说错了,允许改正,如果你有不同的意见,你可以保留它。必要时,可以设立小型辩论台,根据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教师相机指导,适当判断,使辩论有序进行,不断深化,用一半的努力得到两倍的结果。
三、有效开展小组合作保障――教学中评价小组合作学习
1.组内互评
合理的评价是小组合作成功的保证。评价的重点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我们可以从小组成员的合作态度开始,再到合作质量,再到创新的结束。比如,在完成电脑绘画作品“美丽校园”时,笔者首先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评价,指出优缺点,问“你有什么好的改进措施?”这时,一些学生会说,房子墙上的窗户没有对齐,大小不一,国旗颜色不对,太阳画在国旗下等等。让学生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不断反思自己,这样他们才能得到发展。
2.教师引评
教师评价也起着关键作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个人评价包括个人参与的态度和表现能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要用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发现学生的亮点,用欣赏的语言激励学生(2)评价合作效果(主要是评价每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是否积极参与学习,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是否比以前有所提高,学生是否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为了提高小组合作的效果,笔者还将每周评选1~三个优秀的合作团队,奖励获奖团队成员。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反映学生的主体性,而且有利于宣传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努力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空间,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自主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