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管理论文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根本缺陷

时间:2025-10-12 22:53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由于职工养老保障困难,现有职工养老基金保障体系模式存在问题,急需寻求新的解决方案,确保职工养老保险乃至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正常运行,确保国有企业和整个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如何摆脱当前职工的社会保障困境,根本出路在哪里?
 
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存在根本缺陷
 
养老保障问题的合理解决是建立有效的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确保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养老保障是历史遗留债务与实际困难交织在一起,涉及公平和效率的制度取向,以及社会稳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多年来,政治和学术界一直在积极探索许多地方,出台了许多政策和相关文章。例如,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以下简称“95计划”),1997年8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以下简称“97计划”)。本质上,这两种方案都是现收现付的基准制,都试图通过扩大覆盖范围,通过当期收费解决老职工养老资金来源,明显存在负担转移问题。但与95方案相比,虽然97方案取得了进展,但其实质只是推迟了危机的时间。继续按照现行的97方案实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老职工养老资金来源,最终一定会普遍发生养老资金危机。
 
事实上,危机在一些地区已经逐渐发生,但由于整体规划的扩大、支付率的提高和新计划下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借用”,部分掩盖了养老金的赤字危机。但是,缴费率的提高是有限制的,即一旦缴费率超过了缴费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企业就会以各种方式“拒绝缴费”——或者无法缴费,或者关闭企业(税负过重导致企业无利可图时的市场选择);总体规划的扩大是有限的,总体规划的扩大可以增加养老金的来源,养老基金相应的养老义务和责任也在增加,但义务的积累和支付时间被推迟;至于一些地方挪用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贷款”。如果扩大整体覆盖面,相应增加保险义务和责任相应积累的保险基金被“借”,没有及时足够的资金来源“补偿”,当“贷款到期”,现在“保险”企业职工退休取回养老保险,因为“空”不能支付,无疑会发生全面的保险危机。因此,按照现有的受益基准制度,无论从法律上讲,还是从企业的实际负担能力和实际经营过程中资金供需的必然趋势来看,养老金都无法建立和长期维持。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是按照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个人账户基准制的政策,解决老职工隐性负债补偿的症结。也就是说,国家应当偿还养老基金(包括医疗保险基金等),养老基金已基本存入国有资产存量。从最直接的债务关系追索中,国家负担部分是国家从股票资产中分解相关部分价值,偿还必须偿还的历史债务,填补老年职工养老金的历史空缺,而不是希望通过扩大整体规划或提高支付率来转移债务。否则,最直接的后果是企业将失去活力和发展动力,抑制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然后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1998年9月,广东省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广东省社会养老保险条例》规定,不参加养老保险将扣除营业执照,其最大特点是将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到1998/09/19《广州日报》);今年年初,广州市“为加强政府法令执行,社保与工商部门合作”,对“不参加保险的工商户不办理工商执行年检”(广州日报1999/01/09A4)等方案和措施,是目前必要的应急措施。因为它在当前最明显的作用是延缓养老基金的供需危机,解决养老基金的燃眉之急。但在缓解当前基金危机的同时,面对实施制度的根本缺陷,潜伏甚至暴露危机,要尽快完善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养老基金制度变更面临的基金缺口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