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论文
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关键因素
时间:2025-11-19 21:22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关键因素
关于如何促进内部审计的全面转型和发展,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主席王道成提出要把握“六个转变”和“三个特点”。此外,笔者认为,在推进高校内部审计转型方面,还应把握以下关键因素:
1 内部审计转型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各部门的积极配合。高校内部审计转型并不意味着有自己的要求和改进就能成功转型。实现转型目标的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审计环境。一是领导高度重视。内部审计转型意味着内部审计需要站在一定高度,参与决策和重要管理环节,扩大审计范围,增加人员规模和资金需求。高校领导应在审计转型工作中给予实质性的支持和帮助,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制定计划,确保转型工作的顺利进行;重大决策会议要求参加内部审计并发表意见;关注转型工作的进展;注重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加强内部审计部门综合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公开落实关键审计结果,为审计转型工作创造良好环境。其次,审计结果的获得也是基于各部门的相应支持与合作。现代内部审计的核心理念是组织增值服务,内部审计不是站在其他部门的对立面,发现缺点,而是通过提供评价和咨询活动促进各部门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意识,促进学校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风险,不断提高内部管理水平。
2 扩大内部审计转型成果应用的宣传和推广。提高高校内部审计整体转型发展水平,积累和总结经验,扩大转型后审计成果的应用,加强高校之间的联系和沟通,大力宣传转型典型经验,实现经验共享、相互学习、相互改进;三,行业协会组织专门力量,深入总结转型过程中的良好经验和实践,特别是在风险控制管理审计方面,或信息条件下内部审计现代化建设的良好经验和实践,形成示范作用,进一步深化转型。
3 通过内部和外部评估来评估内部审计转型的实施情况。如何落实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工作,确定转型程度和改进措施,都需要进行一定的考核和评价,促进转型工作的深入。一是高校内部审计定期开展自我评价,发现不足,加强改进措施,深化审计转型;二是高校要互相调查,互相帮助,总结经验,发现差距,探索转型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三是行业协会通过设定实用可行的评价指标,定期对高校内部审计进行检查和指导,建立转型成功的典型奖励,激励转型不到位的审计部门,提供一定的专业指导。
4 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质量。内部审计转型的关键在于审计人员的实施,审计转型对审计人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一是通过学习提高现有人员的素质,加强现有审计人员的专业培训,优化知识结构,培养宏观意识和整体意识,从多个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二是根据转型需要积极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人才,改变审计人员专业结构单一的现状,形成掌握现代审计理念、科学审计技术的复合审计人才队伍;三是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审计研究和信息交流,“围绕审计科研,促进审计”,积极探索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把握现代内部审计工作的发展趋势,促进高校审计转型创新。
高等教育正从延伸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内部审计工作的转变是为了满足形势的需要。因此,要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转型的途径和方法,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