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时间:2025-11-24 19:32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大量具有专业知识的心理教师进入学校,学校的心理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然而,仍有一些青少年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为了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校长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一、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教育管理者,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起着最直接的作用。目前,小学班主任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新的责任,是新时期对小学生德育的新要求。小学校长渗透心理教学模式的实施,不仅缓解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短缺,打破了单纯依靠专业心理健康教师的薄弱局面,丰富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校长的工作内容,更新了小学校长的教学理念,促进了小学校长的工作重点,也提高了小学生的心理素质。渗透教育是一种自然而难以察觉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校长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渗透教育工作,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心理教学和日常教学内容,同时教学生基本知识和培训学生技能,也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健康。这种小学校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自然学习环境中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心理健康。
 
二是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让“心理健康教育”进入“班级”。班级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校长,也是中队辅导员,每天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也经常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班主任开展班级团体心理咨询,可以有效地将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为“三合一”教育,结合课程教学渗透,结合课堂日常活动,结合综合和个人教育互动,形成更完善的班级团体心理咨询。班主任要善于通过引导全体学生,形成班级共同奋斗的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这一共同目标是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提高良好的道德情操,倡导良好的班级氛围,弘扬健康向上的精神。因为良好的班级集体建设可以美化集体生活,激励全体学生,使集体像熔炉一样,对班上的每个学生起到影响和感染的潜移默化作用。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实现心理实践和发展。
 
2.加强锻炼,提高能力。“跌倒自己爬起来,做错事自己纠正。“教育不仅是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生活,锻炼和培养他们的各方面能力。作为教师,要注意观察,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多的锻炼机会,以提高他们的能力。开学之初,我重点做好班委改选、班干部培训、制度完善等工作。学生投票选举自己的榜样作为新班干部,我培训这些小班干部,教他们一些工作技能和方法,坚持每周召开班级委员会,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困难和麻烦,总结收获,改进不足,培养小班干部的组织能力。同时,我也抓住各种机会培养他们的能力,比如每天早上会议的具体安排:周一,行为规范教育(我负责);周二,古诗推荐;周三,新闻时事;周四,朗读展示;周五,周总结(这些由学生主持)。此外,还有主题团队会议,每天早读,每周阅读交流活动,也由学生主持,我负责检查。学校文明礼仪岗位和卫生监督员由学生轮流担任,努力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3.巧用气质类型,因势利导。气质类型虽然好坏无所谓,但作为一个人的行为特征,在社会生活中会表现出适宜或不适宜的情况。比如胆汁的学生往往大胆、坦率、热情,但有些容易粗心、鲁莽、任性;粘液学生稳定、脚踏实地、有耐心,但不够活泼、固执、迟钝。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各种气质类型的积极方面,为他们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善于理解不同气质类型学生的缺点。对于一个特定气质类型的小学生,老师不仅要引导他发挥作用,还要充分理解他表现出的不尽如人意,考虑采取更有策略的方法。
 
4.与家长保持联系和沟通。教师应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合作,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家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向家长宣传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家长如何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等知识,使家长不仅关心孩子的健康,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同时,要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和正确的方式影响和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