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负迁移

时间:2025-09-17 23:51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1. 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负迁移
 
首先,小学英语教学中反映的文化负迁移现象主要体现在侵犯他人隐私上。比如在小学英语教材中,问别人的名字和年龄是教学中的基本内容,但在学习的同时,对这类问题的出现并没有太多的解释。当学生用英语与外国朋友交流时,直接问别人的年龄其实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也是侵犯他人隐私的现象。然而,在中国,这可能是一个非常普遍和正常的问题。
 
其次,在小学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汉语中的思维模式往往被应用,导致中英混淆。英语中的问题句子与汉语有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学习时,往往会逐字逐句地翻译,但事实上,英语问题句应该提前提出问题词,所以他们在交流时会充满笑话。不仅外国朋友听不懂,我们自己也听不懂。
 
第三,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错误。如果外国朋友称赞你,我们会谦虚地说,我们仍然有很多缺点,但在国外的交流中,“Thank you!“它可以代表一切,这句感谢的话基本上可以在任何场合使用,这在中国是不同的。学生羞于得到别人的认可,所以类似问题的出现会引起很大的误解。
 
2. 文化负迁移现象形成的原因
 
英语学习中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文化的负迁移,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对英语产生了一定的干扰。由于小学生没有深厚的文化积累,他们获得的知识是潜移默化的,英语学习也是如此。一旦学习受到母语的影响,就会扰乱正常的英语思维模式,从而形成母语化的思维。这是典型的文化负迁移现象,经常出现在当前的小学英语课堂上,这种情况在跨文化交流和英语交流的过程中也时有发生。
 
文化负迁移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学生思维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学生长期生活在母语环境中,不了解英语环境,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中国思维理念融入英语学习过程中,导致沟通方式存在很大差异。第二,行为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往往以自己为标准来约束和规范他人的行为,这种现象反映在英语学习中会产生文化负迁移现象,并影响跨文化交流的形成。第三,语言逻辑顺序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反映在汉语逻辑思维现象中更为常见,在汉语学习中往往是先因后果的顺序,但在英语中,这种顺序正好相反,所以很容易引起学习中的混淆,同样,在表达和时间表达中,在这种影响下也会产生文化负迁移现象。
 

上一篇:避免文化负迁移的有效策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