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创新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时间:2025-10-03 23:4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小学中年级是指小学三年级和四年级。从心理特征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阶段,思维逐渐从形象发展到抽象,个性趋于独立,对自身价值的认可更强,同时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也逐渐提高[1]。素质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教师应站在中小学生接受的立场上,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目标密切相关,给予学生积极探索的自由,努力为学生创造和谐、快乐、充满文化氛围的学习氛围,有效完成阅读教学活动。
 
创新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性
 
(1)阅读教学对中年级的意义
 
我们分析了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变化。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来看,到中年级,汉语教学的重点逐渐从低年级的拼音和识字转向阅读和写作。此时,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新单词,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分析作文写作技巧,初步了解一些日常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和态度,慢慢塑造个性和灵魂,为进一步学习奠定知识和态度的基础。
 
(2)阅读教学的现状
 
虽然大多数教师积极符合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注重教学改革,但仍存在一些“盲点”,影响教学效果。
 
1.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具有较强的功利性。阅读教学的目标定位不明确,或通过考试作为教学质量的测试标准。为了赶上进度,不要照顾学生的心理和个性特点,盲目地通过大量的问题要求学生完成。想象一下,大多数学生都在忙着寻找,思考如何组织答案,还有多少额外的时间来慢慢理解阅读的本质?
 
2.老师讲解不充分,指导点拨不到位。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人翁身份。其实有些老师受不了脾气,有些难题不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也不给他们循序渐进的启发和指导。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直接组织答案给学生听。学生没有经历从不知道到理解的渐进过程,阅读能力没有提高也就不足为奇了[2]。
 
3.没有很好地与课外阅读相结合。阅读能力是大量文本综合积累的体现。仅仅依靠语文教科书中有限的阅读文章并不能很好地传播学生的思维,增强语文意识。许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到这一点,仅限于文本的无聊解释,没有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实现了教学任务的目标,但学生的学习热情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被削弱,阅读迁移能力也不能得到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