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必要性
时间:2025-11-28 21:04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所有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应该成为一种习惯。只有熟练地成为一种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发现,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应用。”叶圣陶先生的教育论述了习惯形成的地位和作用,是良好习惯形成的坚实理论基础之一。?如何正确培养各种习惯的黄金季节,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1.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必要性
1.1素质教育要求
质量就是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坏习惯意味着提高学生的素质。因此,习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1.2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对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零碎、不系统、随意。年级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和过渡,学习习惯的年级特征不明显,没有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更严格的训练,没有将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学生的个性联系起来。由于上述方面的交叉影响,学生在心理、行为、学习、生活等方面普遍存在各种不良习惯,未养成各种良好习惯,严重制约了学校德育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素质教育难以甚至无法实施。?
1.3教育政策的需要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定》的启示《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体现时代要求。特别是在德育方面,《决定》明确要求;小学从习惯养成入手,重点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开展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联系实际,开展爱家乡、爱集体、爱社会、爱生活的常识教育。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决定》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我们必须在习惯养成教育中注入时代的活水。
2.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改掉坏习惯
学生的进步和成长离不开老师和家长。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不仅可以沟通信息,还可以加强情感交流。对待不主动学习的小学生,尤其是学习依赖性强的小学生,一定要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这时,你会发现原来的学生每天都在家长的陪伴下做作业,这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这时,老师要和家长沟通,告诉他们这样做对孩子的危害,培养孩子独立作业习惯的重要性。作业完成后,老师可以给予必要的指导。此外,老师还应该与学生交谈,让他明白作业是他自己的事,必须自己完成。经过家长的密切配合,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学生的学习变得积极,学习效率也提高了。
总之,在小学阶段,培养和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生年纪小,知识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弱。因此,在小学阶段,要持之以恒地开展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教育。逐步让学生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的思想感情。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自学的能力,初步照顾自己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