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良好习惯培养的实施策略和建议

时间:2025-11-28 21:0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良好习惯培养的实施策略和建议
 
1.严格要求,反复训练
 
小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好习惯如果不及时强化,很容易消退。只有反复训练才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自觉,养成习惯。因此,在每学年开学之初,就要加强学生的日常训练,比如训练学生正确的“站姿、坐姿、写作姿势、举手姿势、阅读姿势”等五种姿势,严格要求学生“昂首挺胸,挺直头,一尺一寸高,左手平放右手,手里拿着书看字”。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排队训练时,要求学生聚集在队伍中,做到“快、静、齐”。听到密码后,老师数了三次,“声音落、动态、队伍形成”。慢了,解散重做,做好表扬,反复训练,直到达到要求。此外,还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上好课、写好字、排好队、唱好歌”等习惯,加强训练,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每天对学生的纪律、卫生、仪表、学习等方面进行检查监督,每周进行四次评价。即学生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情况,对红旗、红花、红星等进行评价,及时表彰。这种检查和评价已经成为学生进步的力量,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到了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作用。
 
2.逐步发展,逐步发展
 
良好的习惯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蹴而就。这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逐渐形成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逐步提出具体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从小到大不断稳步发展。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要养成上课专心听讲、按时完成作业、做笔记等简单可行的学习习惯。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水平的提高和知识的不断更新,有必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的基础上,逐步培养和养成先进的学习习惯,如阅读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创新习惯等。一步一步发展自己。
 
3.充分发挥评价激励机制,巩固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最听老师的话。教师做出正确及时的评价,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通常,我们可以利用团队会议、晨会和中午活动,及时评价道德行为,表扬和奖励在课堂上表现良好的学生和例子,指出存在的问题,防止情况发生。定期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批评,营造比学习更快的氛围。对于有一些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主要通过教师个人对话、优秀学生帮助等方式进行长期的行为矫正。通过多元化评价,让学生积极参与,独立反思,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纠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上一篇:培养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必要性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