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管理论文

基于盈余管理治理的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建议

时间:2025-10-22 23:21 所属分类:管理论文 点击次数:

基于盈余管理治理的我国会计准则的完善建议
1. 权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具有真实的反映、中立性和可验证性。会计准则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具有及时性、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人们总是希望会计信息既可靠又相关,但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不总是影响信息在同一方向上的有用性。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关系。对于会计准则制定者来说,他们对可靠性和相关性的不同偏好会影响该准则提供给管理部门的专业判断空间的大小。原则上,该准则提供的专业判断空间是为企业选择最合适的会计处理方法,但由于盈余管理动机的存在,可能导致管理部门主观利用盈余管理的便利性,使制定的会计准则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 权衡会计准则的规范性和灵活性
会计准则的约束功能和剩余选择决定了会计准则必须是标准化和灵活性的统一,但会计准则允许的灵活性一直是困扰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重大问题。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可选会计处理方法不宜过多,否则会导致会计信息扭曲,降低其综合效用;相反,如果可选会计处理方法太少,会影响企业主观主动性,降低会计准则的综合效用。此外,在强调会计准则标准化的同时,还应考虑灵活性原则。毕竟,会计准则技术制定的局限性和经济后果也要求会计准则具有适度的灵活性和专业判断空间,其他利益集团的利益也应适当考虑。只有将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控制在企业利益相关者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才能在实践中顺利实施会计准则。
3. 处理好会计准则国际化与中国特色的关系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的挑战,加强会计之间的国际协调应成为中国会计准则制定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在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西方国家会计准则制定程序和内容的参考,但应指出,在复制国际惯例时,也应充分考虑中国特殊的会计环境,努力在参考国际惯例的基础上制定最适合中国经济环境的会计准则。
4. 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实施并重机制
为了实现有效控制企业盈余管理的目的,通过提高会计准则的质量,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显然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然而,仅仅依靠现有会计准则的改进是远远不够的。为了解决盈余管理问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也应注意该准则的实施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该准则的实施比制定更重要。有效实施可以增加不诚实管理部门的成本和风险,鼓励诚实公司充分利用会计准则系统向市场传达更有用的信息,降低其资本成本。
总之,盈余管理毕竟不同于会计欺诈,所以其对策,不是增加惩罚,只能在掌握整体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制定机构、制定模式、完善整个体系和具体内容,加强规范和指导,减少过度盈余管理对证券市场、投资者、债权人、社会经济环境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