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时间:2025-09-19 23:15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在新时代,传统的“放羊”、“鸭填”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要不断推进素质教育进程,改变教师现有的教育理念,改变教师的角色,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从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来看,开展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具有健全的人格,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目标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小学汉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情境的设置,注意学生的感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为提高学生的汉语素养奠定基础。就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而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情感素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汉语不仅是我们的母语,也是学生学好许多学科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各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学习学科知识,使其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二是更加注重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情感活动。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情绪会波动。如果是负面和被动的情绪波动,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使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情感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客观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更好地成长。
二、小学语文教学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
1.挖掘语文教材中包含的思想因素
汉语已成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人类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思想素质元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德育渗透。
(1)利用情感目标挖掘
以“桂林山水”为例,整篇文章呈现给学生一幅美丽多彩的画卷,充分展现了桂林山水的特色,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快乐。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包含的思想素质因素,如审美教育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文章内容,在理解的过程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特色,充分利用课文现有的思想性,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健康的心态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做生活中有心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受到美的感染和影响,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挖掘
儿童的认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提高的。在挖掘教材的思想素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接受能力。就小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感性认识阶段,需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挖掘现有的思想因素。以“倔强的小红军”为例,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验小红军的宝贵精神和“自我牺牲、相互关爱”的精神,培养学生更多的优秀品质。
2.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将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各种新教学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如情境教学法、导读教学法等。在此基础上,要勇于突破,不断创新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优化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师要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双重作用,即“引导者、参与者”,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给学生留出适当的时间自学和阅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此基础上,要注意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整合,不断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优化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发挥多媒体作用,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加师生互动,增进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通过加强阅读培训,发展学生智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学生灵活地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推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