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期刊
在线客服

著作编辑 著作编辑

咨询邮箱:568476783@qq.com

教育论文

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练习教学中?

时间:2025-11-03 22:46 所属分类:教育论文 点击次数:

思维导图,顾名思义,是表达和记录发散思维的向导图形。主要运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发散主题设置下的内容,实现各层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可以充分利用左右脑技能,帮助我们理清逻辑,提高记忆力。这种从中心到周围发散,再从次要主题再次发散的结构形式,可以应用到小学语文的练习教学中,帮助学生构思和写作练习。
 
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到练习教学中?笔者认为,应用教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借助思维导图进行思维裂变,从中选择材料
 
小学生受到自己年龄的限制,头脑中很少有可用的写作主题和体裁。学生们把他们想说的简短的话记在日记里。当他们写作时,他们不知道还能写什么。最重要的是,小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在当今社会带来的学业压力下,小学生往往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即在学校和家庭之间重复生活,学生的感官被封闭,更难在熟悉的环境中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导致他们在作业课上像无头苍蝇一样无法写作。
 
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向学生展示如何进行思维裂变,比如根据人民教育版三年级第一组课文后的练习要求,对思维导图进行应用讲解。练习要求每个人都写下自己的课外生活。首先,老师在黑板中心的黑板上写下了“课外生活”这个词,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课外生活。学生们回答说,放学后或假期的生活都是课外生活。“课余生活中有安静的活动和其他运动活动。让我们从动静两个方面开始吧!然后打开两个箭头,裂变两个大方向“移动”和“安静”,然后从“移动”思考,学生们回答了各种活动,老师说:“这么多啊,然后我们把这些活动分为三类!“在黑板上将“移动”裂变为“劳动”、“体育”和“技术”,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裂变“安静”。“娱乐”和“休闲”被标记在师生互动的黑板上。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进一步裂变这些三级分层。在思维导图裂变的过程中,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了“课外生活”的主题,并选择了适合自己的主题进行写作。学生跟着老师多做几次这样的思维导图训练,以后可以更好地把握主题,挖掘自己的主题。